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基于善治理论视角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治理路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引论第10-29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地方政府过度倚重“土地财政”第10-11页
     ·高房价背景下暗含“土地财政”危机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理论意义第13页
     ·现实意义第13-14页
   ·研究现状综述第14-25页
     ·国内研究评述第15-21页
     ·国外研究评述第21-24页
     ·现有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第24-25页
   ·研究方法和框架内容第25-28页
     ·研究方法第25页
     ·主要内容第25-28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28-29页
2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第29-41页
   ·土地财政相关理论第29-31页
     ·“土地财政”内涵及实质第29-30页
     ·土地财政模式第30-31页
   ·善治相关理论第31-36页
     ·善治的内涵及原则第31-32页
     ·治理与善治第32-33页
     ·善政与善治第33-34页
     ·善治的关键要素第34-36页
   ·善治理论视角下的“土地财政”第36-41页
     ·善治理论要素与“土地财政”收益的悖论分析第36-38页
     ·善治理论下“土地财政”主体间的博弈第38-41页
3 中国“善政”目标形成过程的土地财政“乱象”成因及其表现第41-50页
   ·“土地财政”下中国的“善政”和西方的“善治”第41-42页
   ·“善政”目标达成中土地财政“乱象”形成机制第42-46页
     ·土地财政形成的体制背景第42-44页
     ·“土地财政”形成的政府行为第44-45页
     ·土地财政主体的失衡性第45-46页
   ·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现状分析第46-50页
     ·土地出让金为主导的运作方式第46-48页
     ·土地抵押贷款强势发展第48页
     ·“土地财政”新方式层出不穷第48-50页
4 善治理论缺失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多维效应分析第50-62页
   ·“土地财政”的双重积极效应第50-52页
     ·加速地方政府经济增量增长第50-51页
     ·促进城市化进程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第51-52页
   ·法治性原则“畸形”引发经济“驱赶效应”第52-56页
     ·财税体系指标非可持续性第52-53页
     ·过度城市化诱发产业结构混乱第53-55页
     ·土地征收程序的违法性和随意性第55-56页
   ·民主性原则“缺位”激化主体“一元化效应”第56-58页
     ·土地财政受益主体和被动接受主体矛盾加剧第56-57页
     ·“土地财政”主体单一化导致监管缺失第57页
     ·政府官员“经济人”条件下的“非理性选择”第57-58页
   ·“土地财政”的不良社会管理效应第58-62页
     ·违法用地第58-59页
     ·失地农民安置(农民权益)第59-61页
     ·耕地保护第61-62页
5 善治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改革路径选择第62-72页
   ·推进以善治要素为核心的土地财税制度改革第62-65页
     ·构建以“法治性”和“有效性”为指导的财政收支平衡制度第62-63页
     ·促进土地出让金制度法治化第63-64页
     ·用物业税优化“土地财政”第64-65页
   ·“善政—善治”动态平衡下的多元化主体第65-67页
     ·善政目标—重构政府角色的尝试第65-66页
     ·确保农民“利益主体”地位第66-67页
     ·房地产商在“法治性”引导下的行业自律第67页
   ·善治理论指导下的社会管理效应优化第67-72页
     ·严格界定“责任性”破除违法用地现象第68页
     ·建立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第68-70页
     ·确立与“有效性”一致的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第70-72页
6 结论及不足之处第72-74页
   ·结论第72页
   ·论文不足之处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后记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政府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提高政府公信力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