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豆类作物论文--其他论文

两型豆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拟南芥和大豆的转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两型豆的生活环境第11页
   ·植物光敏色素B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避荫反应第12页
     ·植物耐荫性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RNAi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中的应用第13页
   ·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3-17页
     ·用于大豆遗传转化的再生系统第13-14页
       ·大豆体细胞胚发生再生系统第13-14页
       ·原生质体再生系统第14页
       ·大豆不定芽器官发生再生系统第14页
     ·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第14-16页
       ·电击和PEG/电击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第14-15页
       ·大豆基因枪法的遗传转化第15页
       ·大豆花粉管通道和子房注射法导入外源DNA第15页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第15-16页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化系统概述第16-17页
       ·子叶节转化系统第16页
       ·大豆胚尖转化系统第16页
       ·大豆茎尖转化系统第16-17页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6页
   ·实验材料第17-18页
     ·细菌菌株和质粒第17-18页
     ·培养基第18页
   ·实验方法第18-26页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18-19页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第19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拟南芥的转化第19-21页
       ·拟南芥种子的灭菌第19页
       ·拟南芥种子的种植第19-20页
       ·转化菌液的制备第20页
       ·拟南芥的转化第20页
       ·拟南芥T0代种子的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第20页
       ·拟南芥转化株表型的观察记录第20页
       ·不同光照条件下转基因植株T1代的表型观察第20-21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大豆子叶节的遗传转化第21-23页
       ·大豆子叶节再生系统的优化第21-23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大豆子叶节的转化第23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大豆胚尖的遗传转化第23-25页
       ·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优化第24页
       ·RNAi表达载体pJIM 19PHYB对大豆胚尖的转化第24-25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25-26页
       ·转基因植株的DNA的提取第25-26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扩增第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45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拟南芥的转化第26-29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卡那霉素敏感性浓度第26-27页
     ·转基因对拟南芥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7-29页
       ·转基因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影响第27-28页
       ·转基因对拟南芥分枝数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9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大豆子叶节的遗传转化第29-39页
     ·大豆子叶节再生系统的优化第29-36页
       ·不同灭菌方法的比较第29-30页
       ·氯气熏蒸时间的确定第30页
       ·激素浓度和配比对子叶节丛生芽诱导效果的影响第30-33页
       ·发芽天数对诱导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的影响第33页
       ·萌发培养基中6-BA浓度对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第33-34页
       ·大豆基因型对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第34-35页
       ·IBA浓度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根分化的影响第35-36页
       ·培养土基质及配比对试管苗的影响第36页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系统第36-39页
       ·卡那霉素浓度对大豆子叶节分化的影响第36-37页
       ·侵染时间和共培养天数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第37-39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JaT方对大豆胚尖的遗传转化第39-43页
     ·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优化第39-41页
       ·激素浓度和配比对胚尖丛生芽诱导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预培养中6-BA浓度对胚尖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第40页
       ·IBA浓度对大豆胚尖丛生芽的生根影响第40-41页
     ·农杆菌介导大豆胚尖的遗传转化系统第41-43页
       ·侵染时间对胚尖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第41页
       ·AgNO_3浓度对大豆胚尖丛生芽的影响第41-43页
   ·转基因的植株PCR验证第43-45页
     ·转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拟南芥的PCR检测第43-44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大豆子叶节的转化及PCR检测第44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大豆胚尖的遗传转化及PCR检测第44-45页
4. 讨论第45-48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45-46页
   ·RNAi表达载体pJIM19PHYB对大豆的遗传转化第46-48页
     ·基因型的差异对大豆遗传转化的影响第46页
     ·激素浓度对大豆遗传转化的影响第46-47页
     ·无菌苗苗龄对大豆遗传转化的影响第47页
     ·预培养、侵染和共培养时间对大豆遗传转化的影响第47-48页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和胚尖遗传转化系统的比较第48页
     ·假阳性现象第48页
5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苗期耐低氮品种的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彭山泽泻质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现状及其相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