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文献的俗文学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简帛文献”与“俗文学”的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一、简帛文献 | 第12-13页 |
二、俗文学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一、学界重视简帛文献中俗文学资料的价值 | 第16-17页 |
二、简帛文献的俗文学研究的余地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战国简帛的俗文学研究 | 第19-32页 |
第一节 长沙子弹库帛书中的神话传说 | 第19-24页 |
一、创世神话 | 第19-22页 |
二、道家渊源 | 第22页 |
三、跳跃性的叙事——先民的思维模式 | 第22-23页 |
四、原始宗教信仰的南北交融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上博楚简《采风曲目》与采风 | 第24-32页 |
一、诗经来源之一采风新证 | 第25-27页 |
二、采风曲目多为爱情题材 | 第27-30页 |
三、《诗》由俗变雅的过程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秦简的俗文学遗产 | 第32-51页 |
第一节 放马滩《墓主记》 | 第32-36页 |
一、志怪小说之始祖 | 第33-35页 |
二、先民的生死观念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睡虎地《成相辞》 | 第36-42页 |
一、口头文学样式 | 第36-39页 |
二、词义鄙俗,源自民间亦能服务宫廷 | 第39-40页 |
三、由特殊群体进行表演 | 第40-42页 |
第三节 睡虎地《日书》中的“生肖”说 | 第42-45页 |
一、地支·动物·人相 | 第42-44页 |
二、先民所崇尚的文化内涵 | 第44-45页 |
第四节 睡虎地《黑夫惊书》 | 第45-51页 |
一、秦时的战时书信 | 第46-49页 |
二、尺牍文情真意切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汉简帛的俗文学研究 | 第51-68页 |
第一节 敦煌简《风雨诗》 | 第51-53页 |
一、简文介绍 | 第51-52页 |
二、讽喻登泰封禅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敦煌简《田章传说》 | 第53-57页 |
一、简文介绍 | 第53-54页 |
二、从敦煌变文管窥故事的演变 | 第54-56页 |
三、追根溯源,可见相关最早的传世文献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敦煌简《韩朋故事》 | 第57-61页 |
一、汉代流行讲说故事 | 第57-59页 |
二、韩朋故事的共时流传 | 第59-60页 |
三、韩朋故事的历时传承 | 第60-61页 |
第四节 东海尹湾简《神乌傅(赋)》 | 第61-68页 |
一、简文介绍 | 第61-63页 |
二、罕见的鸟禽寓言俗赋 | 第63-65页 |
三、假托鸟禽抒发情志的渊源 | 第65-66页 |
四、《神乌傅(赋)》是与骚体赋相对的俗体赋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