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及其无线通信概述 | 第12-24页 |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 | 第12-15页 |
|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 第12页 |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标准比较 | 第12-15页 |
| ·无线通信概述 | 第15-23页 |
| ·移动通信的特点 | 第15-16页 |
| ·无线信道的特性 | 第16-19页 |
| ·分集技术 | 第19-23页 |
| ·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 ·分集合并技术 | 第20-21页 |
| ·CDMA2000 1x和TD-SCDMA的发送分集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CDMA系统关键技术以及扩频、扰码与调制技术简介 | 第24-36页 |
| ·CDMA技术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 ·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25-27页 |
| ·RAKE接收机 | 第25-26页 |
| ·软切换 | 第26页 |
| ·功率控制 | 第26-27页 |
| ·扩频技术简介 | 第27-30页 |
| ·扩频通信的原理与定义 | 第27页 |
| ·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参数 | 第27-28页 |
| ·扩频通信特点 | 第28-29页 |
|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 | 第29-30页 |
| ·扰码 | 第30-33页 |
| ·扰码简介 | 第30-31页 |
| ·PN序列 | 第31页 |
| ·扰码的相关性特点 | 第31-33页 |
| ·QPSK数字调制原理 | 第33-35页 |
| ·QPSK调制 | 第33-34页 |
| ·QPSK解调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3G主流标准的扩频扰码方案研究 | 第36-56页 |
| ·CDMA2000/FDD-WCDMA的扩频扰码方案研究 | 第36-39页 |
| ·CDMA2000系统中的正交分集发送 | 第36-38页 |
| ·CDMA2000系统复扰码过程的准正交地址码干扰分析 | 第38-39页 |
| ·CDMA2000系统扩频扰码方案星座图的分析 | 第39-41页 |
| ·单用户情况下 | 第39-40页 |
| ·多用户情况下 | 第40-41页 |
| ·TD-SCDMA系统的扩频扰码方案 | 第41-47页 |
| ·TD-SCDMA系统扰码的规划 | 第41-42页 |
| ·3GPP公布的TD-SCDMA的扩频扰码方案 | 第42-43页 |
| ·实用的TD-SCDMA扩频扰码方案 | 第43-47页 |
| ·实用的TD-SCDMA扩频方案 | 第43-46页 |
| ·实用TD-SCDMA系统的复扰码 | 第46-47页 |
| ·实用的TD-SCDMA QPSK解调、复解扰和复解扰的基本结构 | 第47页 |
| ·TD-SCDMA扩频扰码方案星座图研究 | 第47-49页 |
| ·TD-SCDMA与CDMA2000系统扩频、扰码方案的等效性 | 第49-53页 |
| ·TD-SCDMA系统扩频扰码的实验改进方案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复扰码系统性能的研究 | 第56-68页 |
| ·TD三电平判决误码率的分析 | 第56-58页 |
| ·CDMA系统自干扰径数的估算 | 第58-61页 |
| ·CDMA2000/WCDMA、TD-SCDMA、MTD系统复扰码性能的分析比较 | 第61-67页 |
| ·多径衰落环境下系统性能分析比较 | 第61-65页 |
| ·非多径衰落环境下系统系能的分析比较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68页 |
|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