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插图索引第14-15页
附表索引第15-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31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20页
     ·研究背景第17-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0-27页
     ·国外研究动态述评第20-24页
     ·国内研究动态述评第24-27页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27-28页
   ·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2章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基础第31-46页
   ·基于市场环境价值计量理论的演变第31-35页
     ·基于完全竞争市场假说的市场价值理论第31-32页
     ·建立在充分披露基础上的成本价值理论第32-33页
     ·基于决策有用性的混合计量价值理论第33-34页
     ·基于活跃市场环境的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第34页
     ·基于活跃市场和非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第34-35页
   ·活跃市场环境与非活跃市场环境分类的理论依据第35-38页
     ·市场环境分类第35-37页
     ·活跃市场环境与非活跃市场环境分类理论支撑第37-38页
   ·基于活跃市场环境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第38-42页
     ·基于活跃市场环境的公允价值定义演变第38-39页
     ·基于活跃市场环境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第39-42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第42-44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挑战与战略思考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第46-67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范畴第46-51页
     ·理解非活跃市场环境需要澄清四种模糊认识第46-47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的判断标准第47-48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范畴第48-51页
   ·构建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战略意义第51-52页
   ·构建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的原则第52-54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基本结构第54-57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的突出问题第57-62页
   ·两种不同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对接机制第62-66页
     ·两种不同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对接的可能性第62页
     ·两种不同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对接配套措施第62-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简化计量模式第67-91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复杂性问题第67页
   ·降低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复杂性路径第67-71页
     ·完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第67-68页
     ·公允价值分类计量模式第68-71页
     ·公允价值简化计量模式第71页
   ·建立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简化计量模式的问题第71-76页
     ·IASB和FASB在降低公允价值复杂性节奏控制上的争议第72页
     ·IASB和FASB在确立金融工具分类数量上的争议第72页
     ·IASB和FASB在公允价值与摊余成本计量基础的争议第72-75页
     ·IASB和FASB在金融工具重分类态度上的争议第75页
     ·IASB和FASB在公允价值收益列示时间和位置的争议第75页
     ·IASB和FASB在权益性投资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第75-76页
   ·建立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简化计量模式的工具第76-78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简化计量模式的框架结构第78-83页
     ·公允价值计量项目选择权第78-80页
     ·公允价值收益确认选择权第80-81页
     ·套期项目公允价值选择权第81-82页
     ·摊余项目公允价值选择权第82-83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简化计量模式的配套措施第83-89页
     ·统一金融工具定义第83-86页
     ·建立泛金融工具公允价值选择权联盟第86-87页
     ·金融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特殊考虑第87-89页
     ·权益投资公允价值计量的特殊规定第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5章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质量提升机制第91-116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信息质量特征第91-95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91-93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信息质量特征第93-95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约束条件和特殊问题第95-102页
     ·管理层内部假设与市场参与者假设的差异第96-97页
     ·公允价值输入值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第97-98页
     ·“无序交易”与“有序交易”的切换第98-99页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第99-100页
     ·出让人对转移金融资产继续涉入的公允价值计量第100-101页
     ·金融期权对继续涉入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第101-102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信息质量提升的基本原则第102-103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质量提升机制一第103-106页
     ·预期与现金流量相关的合约信息第103-105页
     ·风险和不确定性调整第105页
     ·估值验证与调整第105-106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质量提升机制二第106-110页
     ·相同或相似交易的交易价格第106-107页
     ·中间商报价第107-108页
     ·金融指数分析第108-109页
     ·定价服务第109-110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质量提升机制三第110-114页
     ·构建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区间治理机制第110-112页
     ·规范信用评级应用机制第112-113页
     ·评估机制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应用第113页
     ·公允价值会计估计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机制第113-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6章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套期风险控制第116-132页
   ·公允价值套期风险控制目标第116-118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套期风险对冲机制第118-119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套期风险衍生机制第119-122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套期风险内部控制现状第122-127页
     ·公允价值套期风险内部控制描述性统计第122-126页
     ·基本结论第126-127页
   ·构建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套期风险内部控制原则第127-128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套期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第128-129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套期风险控制的支撑措施第129-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7章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机制第132-186页
   ·公允价值披露目标的嬗变第132-137页
     ·金融危机前基于可靠性的公允价值披露第132-133页
     ·金融危机后基于决策有用性的公允价值披露第133-137页
   ·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的博弈与管制模式第137-140页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约束条件第137-138页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模式第138-140页
   ·我国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第140-172页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2009-2011年公允价值计量数据检验第140-158页
     ·公允价值计量内控环境建设第158-162页
     ·公允价值披露口径第162-164页
     ·估值技术使用频率第164-166页
     ·敏感性分析第166-171页
     ·不确定性分析第171-172页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体系构造第172-175页
     ·披露体系的逻辑基础第172-173页
     ·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第173-175页
   ·公允价值敏感性披露体系第175-182页
     ·公允价值敏感性整体分析第175-176页
     ·信用风险敏感性分析第176-178页
     ·利率敏感性分析第178页
     ·汇率敏感性分析第178-179页
     ·流动性的敏感性分析第179-182页
   ·公允价值不确定性披露体系第182-185页
   ·本章小结第185-186页
第8章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改造与实践第186-200页
   ·我国构建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条件第186-192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公允价值应用规则与评议第186-189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公允价值应用经济后果分析第189-192页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趋同路径与改造步骤第192-194页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国际趋同策略第192-193页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改造步骤第193-194页
   ·我国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特征第194-197页
   ·我国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框架配套政策第197-199页
     ·公允价值列报方式选择第197页
     ·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分类改造第197-198页
     ·关于金融工具重分类的相关规定第198页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纳税调整的政策建议第198-199页
   ·本章小结第199-200页
结论第200-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11页
致谢第211-21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213-215页
附录B 套期风险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第215-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匹配性的GDP数据质量评估研究
下一篇:非线性范式下汇率行为与汇率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