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橡胶表面高保护性单组分聚氨酯涂料的制备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3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 ·硅橡胶表面涂层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聚氨酯涂料 | 第15-21页 |
| ·聚氨酯涂料的分类 | 第15-16页 |
| ·聚氨酯涂料的特性 | 第16-18页 |
| ·双组分聚氨酯涂料 | 第18页 |
| ·单组分聚氨酯涂料 | 第18-19页 |
| ·改性聚氨酯涂料的发展 | 第19-20页 |
| ·聚氨酯涂料的应用 | 第20-21页 |
|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31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23-24页 |
| ·聚酯二醇的合成方法 | 第24页 |
| ·端异氰酸酯基团预聚体的合成方法 | 第24页 |
| ·封闭反应合成方法 | 第24-25页 |
| ·测试方法 | 第25-29页 |
| ·酸值的测定 | 第25页 |
| ·羟值的测定和聚酯二醇分子量的计算 | 第25-26页 |
| ·异氰酸酯基团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 ·封闭产物的封端率(Sd)测定 | 第26-27页 |
| ·固含量的测试 | 第27页 |
| ·拉伸强度的测定 | 第27页 |
| ·涂层耐水及耐溶剂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 ·涂层耐醇性测试 | 第28页 |
| ·附着力的测试 | 第28页 |
| ·耐手汗性能测试 | 第28页 |
| ·硬度测试 | 第28-29页 |
| ·粘度的测试 | 第29页 |
| ·表征 | 第29-31页 |
|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9页 |
|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29-30页 |
| ·核磁共振(NMR)表征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69页 |
| ·聚酯二醇的合成 | 第32-39页 |
| ·聚酯二醇的表征 | 第34页 |
| ·聚酯二醇的物料计算 | 第34-35页 |
| ·醇酸比 | 第35页 |
| ·反应时间 | 第35-36页 |
| ·合成工艺 | 第36-38页 |
| ·聚酯二醇的溶解性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页 |
| ·预聚体合成 | 第39-49页 |
| ·异氰酸酯的选择 | 第40页 |
| ·多元醇的选择 | 第40-43页 |
| ·-NCO:-OH(R值)摩尔比 | 第43-44页 |
| ·反应温度 | 第44-45页 |
| ·反应时间 | 第45页 |
| ·催化剂 | 第45-46页 |
| ·预聚体的表征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封闭反应 | 第49-63页 |
| ·封闭剂种类 | 第49-57页 |
| ·摩尔比(-H:-NCO) | 第57页 |
| ·反应温度 | 第57-58页 |
| ·反应时间 | 第58-59页 |
| ·催化剂 | 第59-60页 |
| ·封闭反应工艺的优化 | 第60-62页 |
| ·解封温度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页 |
| ·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63-69页 |
| ·涂层的制备 | 第63-64页 |
| ·聚酯多元醇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 ·预聚体R值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第65页 |
| ·预聚体交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 ·预聚体交联对涂层耐溶剂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封闭率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