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叶树木类论文

不同K~+和pH水平对红叶石楠叶色和生理的影响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7页
   ·彩叶植物研究进展第8-12页
     ·彩叶植物呈色机理研究第8-11页
     ·彩叶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第11-12页
     ·彩叶植物组织结构研究第12页
   ·钾素对植物的影响第12-13页
     ·钾素对叶绿素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第12页
     ·钾素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第12-13页
     ·钾素对可溶性糖的影响第13页
   ·土壤PH水平对植物的影响第13-14页
     ·土壤pH水平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第13页
     ·土壤pH水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3-14页
   ·石楠属植物研究进展第14-16页
     ·国内方面第14-16页
     ·国外方面第16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7-21页
   ·实验材料第17页
     ·植物材料第17页
     ·实验器材第17页
   ·实验方法第17-18页
     ·材料的培养第17-18页
     ·材料的处理第18页
   ·测定方法第18-20页
     ·花色素苷含量的测定第18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18-19页
     ·植物叶片细胞膜透性测定第19页
     ·可溶糖含量的测定第19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测定第19页
     ·超氧物岐化酶(SOD)活力测定第19-20页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第20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0-21页
第三章 不同K~+水平对红叶石楠叶色和生理的影响第21-38页
   ·不同K~+水平对红叶石楠叶色的影响第21页
   ·不同K~+水平对红叶石楠生理指标的影响第21-32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第21-23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叶绿素总量的影响第23-25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25-26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6-28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29-31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讨论第32-37页
     ·不同K~+水平对叶色变化的影响第32-33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第33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叶绿素总量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34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34-36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36页
     ·不同K~+水平对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不同PH水平对红叶石楠叶色和生理的影响第38-54页
   ·不同PH水平对红叶石楠叶色的影响第38-39页
   ·不同PH水平对红叶石楠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9-49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第39-41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叶绿素总量的影响第41-42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42-44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45-47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讨论第49-53页
     ·不同pH水平对叶色变化的影响第49-50页
     ·不同pH水平对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第50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绿素总量的影响第50-51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51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51-52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52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52页
     ·不同pH水平对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建议第54-56页
   ·结论第54-55页
   ·几点建议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详细摘要第60-61页
Abstract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地区蜡梅品种资源调查及其产业现状初探
下一篇:外源GA3和SA对德国鸢尾耐盐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