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太阳电池表面陷光微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 ·太阳电池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太阳电池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 ·晶体硅太阳电池器件及工作原理 | 第16-27页 |
| ·晶体硅太阳电池器件结构 | 第16-17页 |
| ·晶体硅太阳电池工作原理 | 第17-22页 |
|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备工艺 | 第22-27页 |
|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绒 | 第27-31页 |
| ·晶体硅太阳电池表面光学损失 | 第27页 |
|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绒方法 | 第27-31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3-40页 |
| ·主要实验原料和实验设备 | 第33-34页 |
| ·实验原料 | 第33页 |
| ·实验主要设备 | 第33-34页 |
| ·制备方法 | 第34-35页 |
| ·衬底清洗 | 第34页 |
| ·硅片表面损伤层的去除: | 第34页 |
| ·减反射微结构的制备 | 第34-35页 |
| ·性能表征仪器及方法 | 第35-40页 |
| ·材料表征的主要设备 | 第35页 |
| ·金相显微镜 | 第35-36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6-37页 |
| ·四探针方块电阻测试仪 | 第37-39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金字塔结构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第40-50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绒面制备方法 | 第40-41页 |
| ·金字塔绒面的基本性质 | 第41-43页 |
| ·金字塔大小及覆盖率 | 第41页 |
| ·金字塔倾斜角度 | 第41-42页 |
| ·金字塔绒面的反射率 | 第42-43页 |
| ·影响金字塔形貌因素 | 第43-46页 |
| ·影响金字塔形貌的因素 | 第43页 |
| ·NaOH 浓度对绒面形貌和反射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反应时间对绒面和反射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金字塔倾斜角α与反射率 R 的拟合关系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多孔硅陷光微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50-63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电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 | 第50-59页 |
| ·电化学腐蚀制备多孔硅形成机理 | 第50-51页 |
| ·多层多孔硅减反射机理 | 第51-52页 |
| ·多层多孔硅制备 | 第52-55页 |
| ·多层多孔硅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 ·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 | 第59-62页 |
| ·前言 | 第59页 |
| ·化学腐蚀多孔硅实验 | 第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1页 |
| ·化学腐蚀制备多孔硅机理分析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复合减反射微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63-72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多孔-金字塔复合结构 | 第63-65页 |
| ·前言 | 第63页 |
| ·多孔-金字塔制备实验 | 第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 ·多层多孔-金字塔复合结构 | 第65-70页 |
| ·前言 | 第65-66页 |
| ·多层多孔-金字塔制备实验 | 第66-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