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公开市场业务效果较好 | 第13-15页 |
·公开市场业务效果较差 | 第15-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2.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理论分析 | 第21-32页 |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原理 | 第21-23页 |
·公开市场业务一般理论 | 第23-27页 |
·凯恩斯学派的公开市场业务理论 | 第23-24页 |
·货币学派的公开市场业务理论 | 第24-26页 |
·新古典学派的公开市场业务理论 | 第26-27页 |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选择标准 | 第27页 |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 | 第27-32页 |
·国债 | 第28-29页 |
·政策性金融债券 | 第29-30页 |
·央行票据 | 第30-32页 |
3. 我国央行票据的发展概述 | 第32-40页 |
·央行票据的发行背景 | 第32-33页 |
·央行票据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33-37页 |
·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及余额状况 | 第34-35页 |
·央行票据的发行方式及发行频率 | 第35页 |
·我国央行票据的发行对象 | 第35-37页 |
·央行票据的特点 | 第37-40页 |
·央行票据的调节作用较平缓 | 第37页 |
·央行票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 第37-38页 |
·央行票据是一种选择性操作工具 | 第38-40页 |
4. 央行票据的冲销效果实证分析 | 第40-54页 |
·央行票据的货币冲销情况 | 第40-42页 |
·从调控货币供应量角度考察冲销效果 | 第42-45页 |
·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2-44页 |
·加入央行票据后的实证分析 | 第44-45页 |
·从控制通货膨胀角度考察冲销效果 | 第45-47页 |
·实证结论与解释 | 第47-48页 |
·实证结论的影响因素 | 第47-48页 |
·实证分析模型质量的评价 | 第48页 |
·央行票据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48-54页 |
·央行票据具有被动性 | 第49页 |
·央行票据会推高货币市场上的利率 | 第49-50页 |
·央行票据冲销成本高 | 第50-52页 |
·央行票据冲销效果不明显 | 第52-54页 |
5. 完善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建议 | 第54-61页 |
·发展和完善央行票据市场 | 第54-55页 |
·逐步完善我国国债市场 | 第55-57页 |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 第55-56页 |
·调整国债期限结构 | 第56页 |
·丰富国债品种 | 第56页 |
·扩大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国债持有规模 | 第56-57页 |
·多种货币政策相配合 | 第57-61页 |
·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有机结合 | 第57-60页 |
·与其他货币政策相结合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