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有效市场假说及其质疑 | 第12-15页 |
·分形市场假说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 第18-20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分形市场假说及其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分形市场假说 | 第22-23页 |
·理论基础之一:分形理论 | 第23-27页 |
·分形的界定与分形维 | 第23-24页 |
·分形系统的长记忆特征 | 第24-25页 |
·长记忆特征的判断:R/S、修正的R/S、V/S 分析法 | 第25-27页 |
·理论基础之二:混沌理论 | 第27-32页 |
·混沌的界定 | 第27-28页 |
·混沌系统的复杂程度及关联维的计算 | 第28-29页 |
·混沌系统的初值敏感性及 Lyapunov 指数的计算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基于300 指数的我国A 股市场分形混沌特征实证 | 第32-47页 |
·数据的选取与来源 | 第32-33页 |
·沪深300 指数的统计性描述 | 第33-34页 |
·沪深300 指数的Hurst 指数计算 | 第34-43页 |
·R/S、V/S 分析日对数收益率 | 第34-35页 |
·R/S、V/S 分析周对数收益率 | 第35-36页 |
·日数据的V 统计量与非循环性周期 | 第36-37页 |
·周数据的V 统计量与非循环性周期 | 第37-38页 |
·稳定性的比较 | 第38-39页 |
·敏感性的比较 | 第39-42页 |
·有效性检验 | 第42-43页 |
·沪深300 指数关联维的计算 | 第43-45页 |
·沪深300 指数的最大Lyapunov 指数计算 | 第45页 |
·实证结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我国A 股市场呈现分形混沌特征的影响因素 | 第47-53页 |
·我国A 股市场呈现分形混沌特征的一般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股票市场非线性、复杂性的本质 | 第48-49页 |
·信息传播的不均匀性 | 第49页 |
·我国A 股市场呈现分形混沌特征的特殊影响因素 | 第49-53页 |
·市场信息披露、开发机制不完善 | 第49-50页 |
·市场投资主体的行为不规范 | 第50-52页 |
·政府直接干预证券市场过多 | 第52-53页 |
第五章 促进我国A 股市场健康运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对策 | 第53-57页 |
·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3-54页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3页 |
·建立责任约束制度 | 第53页 |
·完善机构信用评级制度 | 第53-54页 |
·培育高素质的市场参与者 | 第54-55页 |
·提高中小投资者的素质 | 第54页 |
·培育和发展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 第54-55页 |
·提高证券监管水平和效率 | 第55-57页 |
·规范管理的监管行为 | 第55-56页 |
·建立健全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 | 第56页 |
·推进证券市场监管的市场化 | 第56-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