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S的发电机组自动并网控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页 |
| ·电力系统、动力系统和电力网的划分 | 第8-9页 |
|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重要性 | 第9页 |
| ·火力发电厂概述 | 第9-11页 |
| ·火电厂生产过程 | 第9-10页 |
| ·同步发电机 | 第10-11页 |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 | 第11页 |
| ·APS 应用的要求 | 第11页 |
| ·最重要的因素:市场的需求 | 第11-12页 |
| ·本论文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 | 第12页 |
| ·DCS 系统交流采样瓶颈 | 第12页 |
| ·可靠稳定的同期捕捉 | 第12页 |
| ·并网操作过程复杂的条件判断 | 第12页 |
| ·本论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 ·专用同期模块(SYN)的概念及功能设计 | 第13-14页 |
| 第2章 发电厂电气部分 | 第14-17页 |
| ·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 | 第14-15页 |
| ·一次设备 | 第14页 |
| ·二次设备 | 第14-15页 |
|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控制方式 | 第15-17页 |
| ·主控制室的控制方式 | 第15页 |
| ·单元控制室的控制方式 | 第15-17页 |
| 第3章 同步发电机并网研究 | 第17-46页 |
| ·发电机并网的概念和意义 | 第17-18页 |
| ·发电机并网的最重要条件——同期 | 第18-22页 |
| ·发电机并入系统时的冲击电流 | 第19-20页 |
| ·电压的幅值差对并网的影响 | 第20页 |
| ·电压的相位差对并网的影响 | 第20-21页 |
| ·电压的频率差对并网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发电机的并网方式 | 第22-23页 |
| ·准同期并网方式 | 第22页 |
| ·自同期并网方式 | 第22-23页 |
| ·并网操作遵循的原则 | 第23页 |
| ·实现自动准同期的方法 | 第23-25页 |
| ·传统并网方式与现在并网方式的比较 | 第25-28页 |
| ·组合式同步表 | 第25-26页 |
| ·同步检查继电器 | 第26-28页 |
| ·DCS 专用同期模块(SYN) | 第28-46页 |
| ·架构与工作原理 | 第28页 |
| ·性能指标 | 第28-29页 |
| ·内部结构 | 第29-34页 |
| ·硬件和接口说明 | 第34-36页 |
| ·SYN 功能应用 | 第36-46页 |
| 第4章 自动控制 | 第46-50页 |
| ·自动控制(顺控)的概念 | 第46页 |
| ·经典并网过程 | 第46-50页 |
| 第5章 基于DCS 的自动并网实现 | 第50-64页 |
| ·DCS 硬件平台 | 第50-52页 |
| ·DPU 的结构 | 第50-52页 |
| ·MMI 的结构 | 第52页 |
| ·XDPS-600 软件平台 | 第52-53页 |
| ·DPU 简介 | 第52页 |
| ·DPU 组态过程 | 第52-53页 |
| ·页 | 第53页 |
| ·功能块 | 第53页 |
| ·XDPS-600 实现自动并网的概括性描述 | 第53-54页 |
| ·XDPS-600 实现自动并网实例分析 | 第54-62页 |
| ·顺控的具体要求 | 第54-55页 |
| ·顺控并网流程 | 第55页 |
| ·电气画面要求 | 第55-57页 |
| ·软件描述 | 第57-62页 |
| ·技术改进方向 | 第62-64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工程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