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的学术意义及实践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相关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8-19页 |
·低碳经济 | 第18页 |
·生态经济 | 第18页 |
·循环经济 | 第18页 |
·绿色经济 | 第18-19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9页 |
·公共服务理论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政府生态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3 宝鸡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宝鸡概况 | 第23-24页 |
·宝鸡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况 | 第24-26页 |
·宝鸡市能源消费及利用状况 | 第24-25页 |
·低碳能源系统构建状况 | 第25页 |
·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状况 | 第25-26页 |
·低碳产业体系建设状况 | 第26页 |
·建筑节能状况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4 宝鸡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 | 第27-34页 |
·优势条件 | 第27-29页 |
·人才和科技力量储备足 | 第27页 |
·绿色空间拓展能力强 | 第27页 |
·“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 第27-28页 |
·政策支持力度大 | 第28页 |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逐步确立 | 第28页 |
·资源配置的低碳导向基本形成 | 第28-29页 |
·公众有意愿、有途径、有能力探索低碳发展道路 | 第29页 |
·制约因素 | 第29-33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占比偏小 | 第29-30页 |
·经济利益促使重工业化趋势明显 | 第30页 |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碳排放强度降低难度大 | 第30页 |
·节能政策执行中存在消极和违规行为 | 第30-31页 |
·技术能力不足制约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 第31页 |
·就业的短期效应制约着结构调整 | 第31-32页 |
·资源价格扭曲加剧高耗能产能投资 | 第32页 |
·政府节能目标责任制有一定局限性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5 宝鸡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 第34-43页 |
·宝鸡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 | 第34-37页 |
·政、产、学、研、社协调互动,形成低碳发展共识 | 第34-35页 |
·转变政府职能,引导民生经济发展低碳化 | 第35-36页 |
·以低碳规划为导向,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 第36页 |
·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促进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建设 | 第36-37页 |
·倡导低碳消费生活方式,构建文明和谐的低碳文化环境 | 第37页 |
·宝鸡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 | 第37-42页 |
·以政策配套为杠杆,完善低碳市场体系 | 第37-38页 |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 第38页 |
·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低碳新兴产业 | 第38-39页 |
·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 第39页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 | 第39-40页 |
·规范重点单位和领域的低碳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第40页 |
·抓项目示范带动,加快低碳重点工程建设 | 第40-41页 |
·大力发展低碳现代服务业 | 第41页 |
·着眼重点,谋划低碳试点建设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3页 |
·展望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页 |
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
B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