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引言 | 第14-25页 |
·瓜类种质资源概述 | 第14-15页 |
·瓜类种质资源及其分类 | 第14页 |
·瓜类种质资源的自身价值 | 第14-15页 |
·瓜类种质资源在创新育种中的作用 | 第15页 |
·野生资源重新挖掘的重要意义 | 第15-16页 |
·野生资源的贡献 | 第15-16页 |
·现代育种中野生资源重新挖掘的必要性 | 第16页 |
·野生瓜类资源的重要价值及利用 | 第16-18页 |
·野生瓜类种质资源的价值 | 第16-17页 |
·野生瓜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 第17-18页 |
·国内外瓜类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 | 第18页 |
·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 第18-19页 |
·细胞学研究 | 第19页 |
·DNA分子标记在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鉴定上的应用 | 第19-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7页 |
·野生瓜田间形态学与生物学调查试验 | 第25-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田间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田间性状调查方法 | 第26页 |
·瓜类田间管理技术 | 第26-27页 |
·野生瓜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 第27-29页 |
·枯萎病抗性鉴定 | 第27-28页 |
·白粉病抗性鉴定 | 第28-29页 |
·野生瓜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 | 第29-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试验药品及试剂 | 第29-30页 |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0-31页 |
·野生瓜SSR鉴定和分类研究 | 第31-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试验药品、试剂及其保存 | 第31-32页 |
·试验仪器 | 第32-33页 |
·SSR试验设计 | 第33页 |
·SSR试验方法 | 第33-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8页 |
·野生瓜田间形态学与生物学调查分析 | 第37-45页 |
·形态学调查 | 第37-42页 |
·生物学调查 | 第42-43页 |
·田间调查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野生瓜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 第45-46页 |
·枯萎病抗病性鉴定 | 第45页 |
·白粉病抗病性鉴定 | 第45-46页 |
·野生瓜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 | 第46-54页 |
·染色体数目观察 | 第46-47页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47-54页 |
·野生瓜SSR亲缘关系鉴定和分类研究 | 第54-58页 |
·DNA的提取 | 第54-55页 |
·SSR引物的筛选及引物多态性分析 | 第55-56页 |
·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56页 |
·SSR标记的聚类分析 | 第56-58页 |
4 讨论 | 第58-62页 |
·野生瓜形态鉴定与分类 | 第58页 |
·野生瓜抗病性鉴定分析 | 第58-59页 |
·野生瓜细胞学鉴定与分析 | 第59-60页 |
·细胞学鉴定评价 | 第59页 |
·染色体数目分析 | 第59-60页 |
·核型分析 | 第60页 |
·野生瓜SSR标记分析 | 第60-62页 |
·SSR标记在遗传多样性上的可行性 | 第60-61页 |
·SSR亲缘关系分析 | 第61页 |
·g-SSR引物在葫芦科作物上的通用性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野生瓜田间形态学与生物学性状调查 | 第62页 |
·野生瓜抗病性鉴定 | 第62页 |
·野生瓜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 | 第62页 |
·野生瓜SSR亲缘关系分析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