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国外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国内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3 研究方案 | 第14-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理论综述 | 第17-19页 |
1 生态环境建设的经济和安全理论 | 第17页 |
2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页 |
3 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理论 | 第17-18页 |
4 土地利用的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鹤城区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分析 | 第19-30页 |
1 鹤城区的概况分析 | 第19-22页 |
·自然环境状况 | 第20-21页 |
·地势起伏明显,地貌类型多样 | 第20页 |
·气候温和湿润,降雨充沛均匀 | 第20页 |
·水力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率较高 | 第20页 |
·土壤类型多样,生产条件较好 | 第20页 |
·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 | 第20-21页 |
·矿产资源较多,分布较广 | 第21页 |
·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 第21-22页 |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结构和规模不断优化 | 第21页 |
·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日渐明显 | 第21页 |
·基础设施建设日见成效 | 第21-22页 |
2 鹤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 第22-30页 |
·鹤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 第22-26页 |
·鹤城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 第22-23页 |
·土地利用现状布局 | 第23-26页 |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 第26-30页 |
·鹤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模及变化情况 | 第26-27页 |
·农用地、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机制及鹤城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 第30-37页 |
1 各类土地利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 第30-32页 |
·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0-31页 |
·农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 | 第31-32页 |
·未利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2页 |
2 各种上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2-33页 |
·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2-33页 |
·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3页 |
·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3页 |
·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3页 |
3 土地利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 第33-34页 |
·土地利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 第33页 |
·土地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 | 第33-34页 |
·土地利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4页 |
4 鹤城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重视利用土地、轻视养护土地,耕地的质量持续下降 | 第34页 |
·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严重 | 第34-35页 |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有待得到改善 | 第35页 |
·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 第35页 |
·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 第35-36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环境质量较差 | 第36-37页 |
第五章 鹤城区土地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分析、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及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对策 | 第37-56页 |
1 环境敏感性分区 | 第37-43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页 |
·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型 | 第37-38页 |
·评价的步骤 | 第38-43页 |
2 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 | 第43-45页 |
3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 第45-46页 |
·经济发展目标 | 第45页 |
·社会发展目标 | 第45页 |
·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 第45-46页 |
4 土地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建设对策 | 第46-47页 |
·生态敏感区的对策 | 第46页 |
·生态控制区 | 第46页 |
·生态协调区 | 第46-47页 |
·生态建设区 | 第47页 |
5 鹤城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的对策 | 第47-56页 |
·结合鹤城区实际,发挥好"总规"在生态环境规划中的龙头作用 | 第47-48页 |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合理调整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 第48-49页 |
·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治和复垦 | 第49-50页 |
·提高土地利用的管理水平,改革和完善土地利用机制 | 第50页 |
·增强全民的生态调节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土地法制建设 | 第50-56页 |
第六章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