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理论分析 | 第20-2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地方政府的内涵 | 第20-21页 |
·地方政府举债权的涵义 | 第21页 |
·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22页 |
·政府职能理论 | 第22-23页 |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3-24页 |
·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必要性分析 | 第24-29页 |
·完善分级财政体制和落实地方政府应有财权事权的需要 | 第24-25页 |
·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25-26页 |
·缓解中央财政债务压力的需要 | 第26-27页 |
·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以及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需要 | 第27-29页 |
第3章 我国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 第29-38页 |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现状分析 | 第29-32页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 | 第29-30页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 | 第30-31页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整体特征 | 第31-32页 |
·我国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制约因素 | 第32-34页 |
·现行法律是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直接制约因素 | 第32页 |
·地方政府事权界定不清 | 第32-33页 |
·地方政府财权独立性不足 | 第33页 |
·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和监督缺失 | 第33-34页 |
·制约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原因剖析 | 第34-38页 |
·“公债有害论”的长期影响 | 第34-35页 |
·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的法规建设滞后 | 第35-36页 |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制度欠规范 | 第36-37页 |
·地方政府信用制度建设滞后 | 第37页 |
·财政体制公开透明度不够 | 第37-38页 |
第4章 国外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权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5页 |
·国外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权的相关经验 | 第38-42页 |
·美国市政债券的规范管理 | 第38-40页 |
·日本政府地方举债的规范管理 | 第40-42页 |
·法国地方政府举债的规范管理 | 第42页 |
·国外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权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5页 |
·明确地方政府举债的主体资格和投资范畴 | 第42-43页 |
·建立健全完善的政府举债管理组织架构 | 第43页 |
·建立严格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机制 | 第43-44页 |
·建立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防范机制 | 第44-45页 |
第5章 我国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可行性及其政策建议 | 第45-53页 |
·我国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可行性分析 | 第45-48页 |
·我国已基本具备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经济条件 | 第45页 |
·分税制的建立为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提供了合法地制度基础 | 第45-46页 |
·地方政府举债存在着强大的市场需求 | 第46-47页 |
·地方政府对举债的强烈愿景且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 | 第47-48页 |
·地方政府举债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 | 第48页 |
·我国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政策建议 | 第48-53页 |
·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的法律体系 | 第48-49页 |
·给予地方政府举债税收减免优惠 | 第49页 |
·严格地方政府举债的审批制度 | 第49页 |
·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决策责任制 | 第49-50页 |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 第50-51页 |
·建立地方政府偿债准备金制度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