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绪论 | 第12-16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外有关财政调节收入差距的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 ·国内有关财政调节收入差距的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 1 财政支出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范畴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 ·基本范畴 | 第16页 |
| ·农村居民 | 第16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 | 第16页 |
| ·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 | 第16页 |
| ·区域和各个收入阶层 | 第16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6-17页 |
| ·收入分配理论 | 第17页 |
| ·库兹涅茨倒 U 理论 | 第17-18页 |
| 2 财政转移性支出调节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 第18-29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调节水平 | 第18-19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我国各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 | 第19-25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我国各阶层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 | 第25-28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调节效果小结 | 第28-29页 |
| 3 财政转移性支出调节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 第29-33页 |
| ·数据选取 | 第29页 |
| ·模型建立与检验 | 第29-32页 |
| ·区域间泰尔指数与农村居民所获得转移性收入比重的回归分析 | 第29-30页 |
| ·基尼系数与农村各阶层居民所获的转移性收入比重的回归分析 | 第30-32页 |
| ·回归分析结论小结 | 第32-33页 |
| 4 财政转移性支出调节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及原因 | 第33-36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调节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 | 第33-34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总量投入不足 | 第33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区域间的支出侧重点不够 | 第33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各阶层农村居民支出比例不合理 | 第33-34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调节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 第34-36页 |
| ·财政支出范围广导致财政转移性支出总量不足 | 第34页 |
| ·社会保障和补贴财政这两种形式不完善 | 第34-35页 |
| ·转移性支出标准不明确,相应制度不规范 | 第35-36页 |
| 5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借鉴与启示 | 第36-38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借鉴 | 第36-37页 |
| ·美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36页 |
| ·日本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36-37页 |
|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启示 | 第37-38页 |
| ·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政策 | 第37页 |
| ·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 第37页 |
| ·积极援助落后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第37-38页 |
| 6 财政转移性支出对调节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 第38-42页 |
| ·加大对西部地区转移性支出力度,缩小区域间收入差距 | 第38-39页 |
| ·促进区域内部的相互合作,缓解东部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 | 第39页 |
| ·增强转移性支出在各个阶层中的调节效果,缩小阶层间收入差距 | 第39-40页 |
| ·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