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性土诱发各向异性的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土体诱发各向异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土的各向异性 | 第12页 |
| ·各向异性的试验研究 | 第12-15页 |
| ·各向异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5-16页 |
| ·土体诱发各向异性的定量描述及参数应用 | 第16-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2章 颗粒介质的微观力学各向异性描述 | 第20-33页 |
| ·颗粒集合的微观描述 | 第20-21页 |
| ·应力张量 | 第21-22页 |
| ·平均应力张量 | 第22-23页 |
| ·接触法向分布 | 第23-25页 |
| ·接触力分布 | 第25-28页 |
| ·平均接触法向力分布 | 第25-26页 |
| ·平均接触切向力分布 | 第26-27页 |
| ·参数的计算 | 第27-28页 |
| ·应力-力-组构关系 | 第28-32页 |
| ·应力-力-组构关系推导 | 第28-29页 |
| ·应力-力-组构关系的验证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颗粒流模拟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案 | 第33-44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砂土试样的生成及参数取值 | 第33-36页 |
| ·砂箱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颗粒生成的基本算法 | 第34-35页 |
| ·试样参数的选择 | 第35-36页 |
| ·三轴试验模拟过程中的伺服控制简介 | 第36-38页 |
| ·循环加载模拟程序的关键技术 | 第38-39页 |
| ·“橡皮膜”边界和刚性墙边界的比较 | 第39-40页 |
| ·数值模拟研究方案 | 第40-43页 |
| ·固结应力比影响研究方案 | 第40-41页 |
| ·尺寸效应研究方案 | 第41页 |
| ·循环加载模拟方案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固结过程对砂土诱发各向异性的影响分析 | 第44-72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宏观力学特性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等向固结试样单调加载下的宏观力学特性 | 第44-45页 |
| ·不等向固结试样单调加载下的宏观力学特性 | 第45-46页 |
| ·细观力学机理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6-59页 |
| ·固结围压对细观组构的影响 | 第47-50页 |
| ·配位数的变化 | 第50-51页 |
| ·接触法向各向异性 | 第51-52页 |
| ·接触力各向异性 | 第52-59页 |
| ·接触力与诱发各向异性 | 第59-64页 |
| ·接触力的分布 | 第59-61页 |
| ·接触力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其分布 | 第61-62页 |
| ·平均法向力和切向力的角度分布 | 第62-64页 |
| ·尺寸效应分析 | 第64-70页 |
| ·尺寸效应数值模拟结果 | 第64-66页 |
| ·H/V= 1 不变,V×H 变化 | 第66-68页 |
| ·V×H=400 不变,H/V 变化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5章 循环剪切条件下砂土各向异性演化分析 | 第72-86页 |
| ·引言 | 第72页 |
| ·应力水平的影响 | 第72-78页 |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72-73页 |
| ·配位数变化 | 第73-74页 |
| ·各向异性参数 a、an 变化 | 第74-76页 |
| ·接触法向力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 | 第76-78页 |
| ·应力水平影响下砂土诱发各向异性的演化规律 | 第78页 |
| ·循环剪应力比的影响 | 第78-85页 |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78-80页 |
| ·配位数变化 | 第80页 |
| ·各向异性参数 a、an 变化 | 第80-83页 |
| ·接触法向力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 | 第83-84页 |
| ·循环剪切应力比影响下砂土诱发各向异性的演化规律 | 第84-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