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
|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19-30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 ·城镇 | 第19-20页 |
| ·城镇化 | 第20-23页 |
| ·基础理论 | 第23-30页 |
| ·增长极理论 | 第23-25页 |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5-26页 |
| ·灰色区域理论 | 第26-28页 |
| ·新城镇运动理论 | 第28-30页 |
| 第3章 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模式 | 第30-47页 |
| ·黑龙江省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 第30-32页 |
| ·解放初期 | 第30-31页 |
| ·计划经济时代 | 第31页 |
| ·市场经济时代 | 第31-32页 |
| ·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32-42页 |
| ·黑龙江省城镇人口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 ·黑龙江省城镇经济发展现状 | 第34-38页 |
| ·黑龙江省城镇环境发展现状 | 第38-41页 |
| ·黑龙江省城镇规模发展现状 | 第41-42页 |
| ·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42-47页 |
| ·资源主导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43-44页 |
| ·产业主导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44页 |
| ·区位主导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44-45页 |
| ·政策主导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45-47页 |
| 第4章 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测算与评价 | 第47-63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47-48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47-48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48页 |
| ·可行性原则 | 第48页 |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第4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8-56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级 | 第48-49页 |
| ·评价指标内容 | 第49-54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 第54-56页 |
| ·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测算 | 第56-59页 |
| ·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评价 | 第59-63页 |
| ·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评价 | 第59-60页 |
| ·经济城镇化水平指标评价 | 第60页 |
| ·社会城镇化水平社会指标评价 | 第60-61页 |
| ·生活方式城镇化水平指标评价 | 第61-63页 |
| 第5章 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63-68页 |
| ·城镇功能特色不突出 | 第63-64页 |
| ·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动力不足 | 第64-65页 |
| ·城镇地区差异过于显著 | 第65-66页 |
| ·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66-67页 |
| ·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 | 第67-68页 |
| 第6章 促进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8-73页 |
| ·规划城镇发展,提高城镇规模效应 | 第68-70页 |
| ·创新机制 | 第70-72页 |
|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 第70-71页 |
| ·户籍制度创新 | 第71页 |
| ·土地制度创新 | 第71-72页 |
|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第72-73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