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词源》美学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词源》美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词源》美学思想的渊源 | 第15-27页 |
·《词源》美学思想的现实渊源 | 第15-18页 |
·富贵、清雅的社会审美趣味 | 第15-17页 |
·张炎家世渊源与人生经历 | 第17-18页 |
·《词源》美学思想的哲学渊源 | 第18-22页 |
·《词源》与儒家诗教传统 | 第19-20页 |
·《词源》与道释哲学 | 第20-22页 |
·《词源》美学思想的词学渊源 | 第22-27页 |
·宋末“清雅”词派和“复雅”词论的影响 | 第23-24页 |
·词坛“诗化论”和“本色说”的影响 | 第24-25页 |
·杨守斋《作词五要》和沈义父《乐府指迷》的直接启发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词源》美学思想的内容 | 第27-48页 |
·词体起源论 | 第27-28页 |
·词体审美特质论 | 第28-34页 |
·词之音律审美特质:“协音” | 第29-31页 |
·词之风格审美特质:“婉”美与“雅”美 | 第31-34页 |
·词体审美理想论 | 第34-39页 |
·“乐而不淫”、“婀娜刚健”之“雅正”美 | 第34-37页 |
·“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之“清空”美 | 第37-39页 |
·词学创作论 | 第39-43页 |
·思想意蕴:重“立意”、主“抒情” | 第40-41页 |
·外在形式:讲“制曲”、“句法”,重“用事”、“协律” | 第41-43页 |
·词学批评论 | 第43-48页 |
·注重读者审美感受的批评原则 | 第43-46页 |
·以作品为中心的美学批评方法 | 第46-48页 |
第三章 《词源》美学思想的影响与历史局限 | 第48-57页 |
·《词源》美学思想的影响 | 第48-54页 |
·“雅正”说对后世的影响 | 第48-50页 |
·“清空”观对后世的影响 | 第50-52页 |
·“音律”论对后世的影响 | 第52-53页 |
·《词源》其他美学思想的影响 | 第53-54页 |
·《词源》美学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