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执行救济制度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执行救济制度概述 | 第8-14页 |
一、执行救济制度的概念和种类 | 第8-11页 |
(一) 执行救济制度的概念 | 第8-9页 |
(二) 执行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9页 |
(三) 执行救济的功能 | 第9-10页 |
(四) 执行救济的范畴 | 第10页 |
(五) 执行救济的分类 | 第10-11页 |
二、执行救济的基本原则 | 第11-14页 |
(一) 效率与公正相协调原则 | 第11-12页 |
(二) 审执分立原则 | 第12页 |
(三) 当事人主义原则 | 第12-13页 |
(四) 诚实信用原则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我国关于执行救济制度的最新规定 | 第14-24页 |
一、程序上的执行救济 | 第14-18页 |
(一) 对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异议 | 第14-16页 |
(二)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之异议 | 第16页 |
(三) 对执行机关不作为的异议 | 第16-17页 |
(四) 我国执行异议之评析 | 第17-18页 |
二、实体上的执行救济 | 第18-24页 |
(一) 案外人异议之诉 | 第19-22页 |
(二) 债务人异议之诉缺失 | 第22-23页 |
(三) 分配异议之诉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执行救济制度 | 第24-34页 |
一、德国 | 第24-26页 |
(一) 程序上的救济方法 | 第24-25页 |
(二) 实体上的救济方法 | 第25-26页 |
二、日本 | 第26-29页 |
(一) 程序上的救济方法 | 第27-28页 |
(二) 实体上的救济方法 | 第28-29页 |
三、我国台湾 | 第29-32页 |
(一) 程序上的救济方法 | 第30-31页 |
(二) 实体上的救济方法 | 第31-32页 |
四、域外执行救济制度比较与借鉴 | 第32-34页 |
(一) 充分体现了对程序公正的重视 | 第32页 |
(二) 程序性救济方法规定差异较大 | 第32-33页 |
(三) 对实体性救济的规定较为完备 | 第33页 |
(四) 设立了相应的监督制约制度 | 第33-34页 |
第四部分 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 | 第34-43页 |
一、程序上救济方法的完善 | 第34-37页 |
(一) "执行行为违反法律"的内涵 | 第34-35页 |
(二) 案外人异议的完善 | 第35-37页 |
二、实体上救济方法的完善 | 第37-43页 |
(一)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完善 | 第38-41页 |
(二) 构建债务人异议之诉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