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申报》商业广告版式设计探析(1927-1937)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一、概述 | 第13-16页 |
·三十年代上海的整体历史情况 | 第13页 |
·三十年代上海报业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三十年代上海广告发展情况 | 第14-16页 |
二、《申报》商业广告版式结构类型及其分析 | 第16-21页 |
·整版广告 | 第16-17页 |
·半版广告 | 第17-18页 |
·报眼广告 | 第18页 |
·通栏广告 | 第18-19页 |
·四分之一版广告 | 第19页 |
·报缝广告 | 第19-21页 |
三、《申报》商业广告版面构成元素 | 第21-30页 |
·点、线、面在版式上的处理 | 第21-26页 |
·纯文字型 | 第23-24页 |
·图文并茂型 | 第24-26页 |
·版式的装饰构成 | 第26-30页 |
·外框的装饰 | 第27-28页 |
·底纹的装饰 | 第28-30页 |
四、《申报》商业广告版式设计元素 | 第30-42页 |
·广告字体 | 第30-36页 |
·中文字体的基本要素 | 第30-32页 |
·文字的造型方法 | 第32-33页 |
·英文字体的基本要素 | 第33-35页 |
·字母的造型方法 | 第35-36页 |
·图形 | 第36-39页 |
·图形的表现手法 | 第36-37页 |
·图形的选择 | 第37-39页 |
·广告文案 | 第39-42页 |
·广告文案的组成 | 第40页 |
·文字编排类型 | 第40-41页 |
·文字的编排设计 | 第41-42页 |
五、《申报》商业广告版式的空间构成 | 第42-50页 |
·版式中黑、白、灰的分布 | 第42-44页 |
·黑、白、灰的概念 | 第42页 |
·黑、白、灰的布局 | 第42-43页 |
·黑、白、灰的处理 | 第43-44页 |
·版式的分割 | 第44-46页 |
·分割类型 | 第44-45页 |
·分割方法 | 第45-46页 |
·版式中的视觉流程 | 第46-50页 |
·视觉流程设计 | 第46-47页 |
·视觉流程的建立 | 第47-50页 |
六、《申报》商业广告的版式风格 | 第50-55页 |
·不同文化影响的表现形式 | 第50-52页 |
·传统文化 | 第50-51页 |
·西式文化 | 第51页 |
·中西合璧 | 第51-52页 |
·广告设计风格受到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绘画技法的渗透 | 第52-53页 |
·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逐步影响 | 第53-54页 |
·摄影技术的发展 | 第54-55页 |
七、《申报》典型广告个案分析 | 第55-60页 |
·日渐西化的广告风——"美丽牌"香烟 | 第55-58页 |
·明星代言广告的雏形——"力士"香皂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参赛获奖情况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