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引言 | 第11-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 ·林木生长 | 第11-15页 |
| ·生物多样性 | 第15-19页 |
| ·自然更新 | 第19-20页 |
| ·本研究主要解决问题 | 第20-21页 |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6页 |
| ·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 第21-23页 |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 ·地质地貌 | 第21页 |
| ·气候状况 | 第21-22页 |
| ·水文状况 | 第22页 |
| ·土壤状况 | 第22-23页 |
| ·森林类型与森林资源概述 | 第23-24页 |
| ·森林类型 | 第23-24页 |
| ·森林资源 | 第24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6页 |
| ·人口状况 | 第24页 |
| ·经济状况 | 第24-25页 |
| ·周边社会经济概况 | 第25-26页 |
| 3 森林群落结构与类型、区系组成 | 第26-4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 ·调查内容和方法 | 第26页 |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 ·植被的垂直分布 | 第26-28页 |
| ·植被类型与分布 | 第28-34页 |
| ·落叶针叶林 | 第29页 |
| ·常绿针叶林 | 第29页 |
| ·针阔叶混交林 | 第29-30页 |
| ·阔叶林 | 第30-31页 |
| ·灌丛或灌草丛 | 第31-32页 |
| ·草原与草甸 | 第32-34页 |
| ·沼泽及水生群落 | 第34页 |
| ·植物区系组成 | 第34-44页 |
| ·类群的统计与分析 | 第35-36页 |
| ·科、属型的统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 ·生活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 第37-38页 |
| ·生态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 第38页 |
| ·优势科、属的统计与分析 | 第38-40页 |
| ·科、属地理成分的统计与分析 | 第40-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4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地形因子关系 | 第45-75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45-46页 |
| ·研究内容 | 第45页 |
|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 第46-73页 |
| ·低海拔、低密度不同坡向林分生长 | 第46-50页 |
| ·高海拔、低密度不同坡向林分生长 | 第50-54页 |
| ·低海拔、阳坡不同密度林分生长 | 第54-58页 |
| ·高海拔、阳坡不同密度林分生长 | 第58-62页 |
| ·低密度、阳坡不同海拔林分生长 | 第62-65页 |
| ·高密度、阳坡不同海拔林分生长 | 第65-70页 |
| ·低密度、阴坡不同海拔林分生长 | 第70-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 | 第75-91页 |
| ·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75页 |
| ·解析木资料的收集 | 第75页 |
| ·气象资料的收集 | 第75页 |
| ·气象因子分析 | 第75-80页 |
| ·年平均气温 | 第76页 |
| ·年日照时数 | 第76-77页 |
| ·年降水量 | 第77页 |
| ·年蒸发量 | 第77-78页 |
| ·气温和降水 | 第78-79页 |
| ·降水和蒸发量 | 第79-80页 |
|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分析 | 第80-90页 |
| ·研究方法 | 第80-81页 |
| ·结果分析 | 第81-90页 |
| ·小结 | 第90-91页 |
| 6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境因子关系 | 第91-103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91-92页 |
| ·研究内容 | 第91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9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2-101页 |
| ·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植物多样性 | 第92-94页 |
|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生境因子及植物多样性 | 第94-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3页 |
| 7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与影响因子 | 第103-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3-106页 |
| ·野外调查方法 | 第103页 |
|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空间分布格局的计算方法 | 第103-105页 |
| ·相关性分析方法 | 第105-10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1页 |
| ·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情况 | 第106-107页 |
| ·林分内天然更新幼苗年龄结构特征 | 第107-108页 |
| ·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108-109页 |
| ·影响林冠下天然更新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109-111页 |
| ·小结 | 第111-112页 |
| 8 结论与讨论 | 第112-115页 |
| ·结论 | 第112-113页 |
| ·森林群落 | 第112页 |
| ·林分生长与地理因子 | 第112页 |
| ·林分生长与气象因子 | 第112-113页 |
| ·生物多样性 | 第113页 |
| ·天然更新 | 第113页 |
| ·讨论 | 第113-115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3-114页 |
| ·不足之处 | 第114-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 个人简介 | 第125-126页 |
| 导师简介 | 第126-128页 |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