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粘土填方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概述 | 第10-12页 |
| ·红粘土路基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 ·红粘土特性 | 第12页 |
| ·红粘土路基问题与一般处治对策 | 第12-13页 |
| ·强夯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 ·强夯法的工程应用及其发展 | 第13-15页 |
| ·强夯法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研究背景和基本思路 | 第22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路基强夯加固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6页 |
| ·强夯技术的优缺点 | 第24-25页 |
| ·红粘土路基强夯加固机理分析 | 第25-30页 |
| ·宏观机理分析 | 第25-28页 |
| ·微观机理分析 | 第28-30页 |
| ·影响强夯加固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 ·锤重与落距影响 | 第30页 |
| ·夯锤面积影响 | 第30页 |
| ·夯击次数影响 | 第30-31页 |
| ·地基土体影响 | 第31页 |
| ·地基土体含水量 | 第31-32页 |
| ·路基加固模式分析 | 第32-35页 |
| ·地基强夯加固模式综述 | 第32-34页 |
| ·填方路基强夯加固模式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红粘土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理论 | 第36-52页 |
| ·红粘土路基强夯试验效果分析 | 第36-39页 |
| ·强夯相对加固程度 | 第36-37页 |
| ·红粘土路基相对加固程度分析 | 第37-39页 |
| ·路基强夯加固范围计算 | 第39-42页 |
| ·强夯加固形状 | 第39-40页 |
| ·强夯加固深度 | 第40-41页 |
| ·侧向加固范围 | 第41-42页 |
| ·路基强夯加固程度计算 | 第42-44页 |
| ·计算原理 | 第42页 |
| ·公式推导 | 第42-44页 |
| ·夯沉量分析 | 第44-48页 |
| ·夯沉量数据整理 | 第44-45页 |
| ·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理论分析 | 第45-48页 |
| ·路基强夯加固层复合模量计算探讨 | 第48-51页 |
| ·复合模量Ec 现行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 ·弹性理论分析方法改进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强夯处治红粘土高填方路基试验研究 | 第52-66页 |
| ·工程概况 | 第52-53页 |
| ·试验方案 | 第53-56页 |
| ·试验路段 | 第53-54页 |
| ·试验布置 | 第54-55页 |
| ·检验与检测 | 第55-56页 |
| ·强夯试验过程 | 第56-57页 |
| ·施工机具及设备 | 第56页 |
| ·强夯施工方法及流程 | 第56-57页 |
| ·强夯沉降监测 | 第57-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强夯处治红粘土高填方路基检测及经济分析 | 第66-81页 |
| ·夯击沉降效果检测 | 第66-68页 |
| ·检测目的 | 第66页 |
| ·检测结果 | 第66-68页 |
| ·压实度检测 | 第68-71页 |
| ·检测目的 | 第68页 |
| ·检测情况 | 第68-71页 |
| ·钻芯取样及标准贯入试验 | 第71-74页 |
| ·检测目的 | 第71-72页 |
| ·检测情况 | 第72-74页 |
| ·室内土工试验 | 第74-78页 |
| ·最大干密度及含水量 | 第74-78页 |
| ·技术经济分析 | 第78-80页 |
| ·各方案施工费用分析 | 第78-80页 |
| ·直接经济效益 | 第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