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汽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应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直喷汽油机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16页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第14-16页
第2章 内燃机光学测试及GDI 缸内混合气状态研究进展第16-32页
   ·光学测试技术综述第16-24页
     ·主要光学测试技术第16页
     ·常用于物质分布测试的激光技术第16-24页
   ·用LIF 技术测量燃料浓度分布的进展情况第24-28页
   ·关于GDI 缸内混合气形成的研究进展第28-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PLIF 测试平台建设及其试验方法研究第32-55页
   ·可视化系统整体布置第32-33页
   ·光学发动机设计和改造第33-38页
   ·定容燃烧弹系统第38-40页
   ·用于PLIF 研究的光学系统第40-43页
     ·激光器第40页
     ·片光和光路组件第40-42页
     ·ICCD 相机第42-43页
   ·同步装置设计第43-46页
     ·激光器与光学发动机的电子同步装置第43-44页
     ·用于定容弹喷雾试验的简易电子同步装置第44-45页
     ·机械-光路耦合的同步标识装置第45-46页
   ·PLIF 试验方法研究第46-51页
     ·PLIF 基本试验方法第46-47页
     ·标定的原理和实现第47-51页
   ·PLIF 测试平台有效性验证试验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基于气液平衡和热重分析的PLIF 多组分燃油设计第55-79页
   ·气液平衡计算基本原理第55-59页
   ·多组分燃油设计中的VLE 计算的算法和实现第59-64页
   ·多组分燃油设计方法第64-69页
     ·多组分燃油设计基本方法第64-67页
     ·轻组分的优化问题第67-69页
   ·组分、温度对于同步挥发率的影响研究第69-77页
     ·示踪剂变化对同步挥发率的影响第69-72页
     ·燃油组分变化对同步挥发率的影响第72-74页
     ·温度的影响第74-77页
   ·影响快速设计的关键因素第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基于PLIF 的GDI 缸内混合气分布特性研究第79-97页
   ·GDI 缸内多段喷射策略的研究第79-88页
     ·试验相关参数第79-80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80-88页
   ·基于多组分燃油的GDI 缸内混合气研究第88-95页
     ·试验相关参数第88-89页
     ·多组分燃油试验结果与分析第89-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6章 基于可视化结果的缸内喷射数值模拟研究第97-111页
   ·KIVA-3V 计算相关主要数学模型第97-102页
     ·守恒控制方程第97-98页
     ·湍流模型第98-99页
     ·液滴模型第99-100页
     ·液滴蒸发模型第100-101页
     ·液滴破碎模型第101-102页
   ·模拟计算研究第102-109页
     ·网格与相关参数第102-105页
     ·不同喷射策略下的最佳点火时刻和适宜点火范围第105-107页
     ·转速的影响第107-108页
     ·两次喷射比例的影响第108-109页
     ·不同燃空当量比的影响第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7章 总结第111-115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11-113页
   ·主要创新点第113-114页
   ·研究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7-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世达赖偏爱宁玛派之原因探析
下一篇:地震灾害搜救部署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