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 第11-19页 |
·信用评级概述 | 第11-14页 |
·信用评级的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信用评级的功能 | 第13-14页 |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概述 | 第14-19页 |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内容 | 第14-16页 |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16-19页 |
2 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考察及借鉴 | 第19-32页 |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 | 第19-25页 |
·安然事件前美国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 第19-21页 |
·安然事件后美国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 第21-23页 |
·次贷危机后美国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 第23-25页 |
·欧盟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 | 第25-27页 |
·次贷危机前欧洲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 第25-26页 |
·次贷危机后欧洲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 第26-27页 |
·日本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 | 第27-29页 |
·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 第29-32页 |
3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 第32-41页 |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32-37页 |
·中国人民银行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 | 第32-34页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 | 第34页 |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 | 第34-35页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 | 第35页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 | 第35-37页 |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缺乏统一的专门性立法 | 第37-38页 |
·监管权严重分散 | 第38页 |
·市场准入制度缺失 | 第38页 |
·利益冲突未能得到有效防范 | 第38-39页 |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 第39页 |
·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不明确 | 第39-41页 |
4 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41-49页 |
·完善信用评级立法 | 第41-42页 |
·统一监管权 | 第42-43页 |
·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准入制度 | 第43-44页 |
·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 | 第44-46页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6-47页 |
·完善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