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戏剧文学史论文

近现代中国悲剧理论的本土化特征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1页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
   ·研究现状第9-10页
   ·选题的创新之处及价值第10-11页
1 近现代中国悲剧理论概述第11-21页
   ·中国近现代悲剧理论的引入第11-14页
   ·中国式悲剧理论形成溯源第14-21页
     ·以“哀”、“怨”为主题的悲剧意识第14-18页
     ·“哀”、“怨”思想主导下对苦难的对抗方式第18-21页
2 近现代中国悲剧理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第21-31页
   ·悲剧理论在中国近现代向本土化的过渡第21-25页
     ·近现代中国悲剧理论中的西方因素影响第22-23页
     ·近现代中国悲剧理论呈现的双重特点第23-25页
   ·近现代中国悲剧理论本土化的成熟第25-31页
     ·本土化的悲剧理论中传统道家思想因素第26-27页
     ·本土化的悲剧理论中传统儒家思想因素第27-29页
     ·中国式悲剧理论的蜕变第29-31页
3 近现代中国悲剧理论对国民性的批判第31-35页
   ·对“大团圆”的批判第31-33页
   ·对卑微小人物价值的肯定第33-35页
4 近现代中国悲剧理论在“距离”说基础上的升华第35-40页
   ·“心理距离”释义第35-36页
   ·审美距离中的反抗精神第36-40页
5 本土化的悲剧理论的价值与影响第40-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吕本中“活法”“悟入”说
下一篇:《儿女英雄传》中“侠”与“情”的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