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黑变病的检出及中医发病机理的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21页 |
一、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9-13页 |
(一) 筛选研究对象 | 第9页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第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四) 统计方法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结果 | 第13-21页 |
(一) 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 | 第13页 |
(二) 大肠黑变病的检出结果 | 第13-21页 |
讨论 | 第21-29页 |
一、 大肠黑变病相关检出的讨论 | 第21-23页 |
(一) 大肠黑变病检出性别比例 | 第21页 |
(二) 大肠黑变病的发病年龄 | 第21-22页 |
(三) 大肠黑变病的受检原因 | 第22页 |
(四) 大肠黑变病与服用泻剂关系 | 第22页 |
(五) 大肠黑变病的合并症 | 第22-23页 |
(六) 大肠黑变病部位分布 | 第23页 |
(七) 大肠黑变病黑变程度与服药时间关系 | 第23页 |
二、 大肠黑变病发病与中药的相关性 | 第23-25页 |
三、 大肠黑变病中医发病机理的研究 | 第25-29页 |
(一) 肺虚证 | 第26页 |
(二) 脾虚证 | 第26页 |
(三) 肝虚证 | 第26-27页 |
(四) 肾虚证 | 第27页 |
(五) 心虚证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综述 | 第3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详细摘要 | 第46-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