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德国哲学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其他论文

商谈、法律和社会公正--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前言第13-34页
 第一节 哈贝马斯思想的主要发展历程第13-27页
  一、 前学术期(1953-1961年)第14-16页
  二、 前交往期(1962-1980年)第16-20页
  三、 交往期(1981-1989年)第20-24页
  四、 后交往期(1989-)第24-27页
 第二节 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27-29页
  一、 国内研究哈贝马斯法哲学思想的现状评述第27-28页
  二、 国外研究哈贝马斯法哲学思想的现状评述第28-29页
 第三节 本论文的章节结构第29-32页
 注释第32-34页
第一章 时代的困境及其拯救之路第34-64页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变成了意识形态第34-42页
  一、 意识形态批判第34-37页
  二、 科学技术变成了意识形态第37-39页
  三、 对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原因分析第39-42页
 第二节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危机第42-53页
  一、 合法性危机和社会的“组织原则”第42-45页
  二、 晚期资本主义的四重危机第45-53页
 第三节 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第53-61页
  一、 全球化下的民族国家的困境第53-57页
  二、 文化多元化第57-61页
 注释第61-64页
第二章 作为社会公正的法律第64-100页
 第一节 社会公正第64-69页
  一、 公正问题浅析第64-65页
  二、 社会公正第65-69页
 第二节 哈贝马斯研究社会公正问题的切入点第69-76页
  一、 事实与规范第69-72页
  二、 意义与真理第72-76页
 第三节 法律作为维护社会公正方式的必然性第76-83页
  一、 语内力量的式微和威权建制的兴起第76-77页
  二、 社会整合方式(social integration)的重建阶段分析第77-83页
 第四节 对法律事实性与规范性接榫处的艰难探索第83-96页
  一、 法律事实性的增强和有效性的消失第83-88页
  二、 法律有效性的重新崛起和事实性的缺失第88-92页
  三、 法律事实性和有效性结合的初步尝试第92-96页
 注释第96-100页
第三章 商谈论视域下的权利与权力重构第100-134页
 第一节 权利重构的逻辑前提清理第100-105页
  一、 主观权利的消隐和客观法的勃兴第100-102页
  二、 正义性权利的社会理路之探讨第102-103页
  三、 人权与人民主权第103-105页
 第二节 道德与法律的同源共生性与功能互补性第105-109页
  一、 商谈原则第106-108页
  二、 法律对道德的功能性互补第108-109页
 第三节 商谈论权利重构第109-113页
  一、 传统的权利观第110页
  二、 商谈论的权利概念及其重构第110-113页
 第四节 法律与政治的同源互构第113-117页
  一、 法律与政治的逻辑关系分析第113-114页
  二、 法律与政治权力关系的历史演变第114-116页
  三、 商谈论视域下现代法律与政治的同源互构第116-117页
 第五节 交往权力与立法的交叠互构第117-123页
  一、 立法的交往背景分析第117-119页
  二、 立法过程第119-121页
  三、 交往权力与立法的交织第121-123页
 第六节 权力的商谈论重构第123-131页
  一、 法治国诸原则第124-126页
  二、 交往自由的公共运用之建制化第126-129页
  三、 交往权力向行政权力的转化第129-131页
 注释第131-134页
第四章 法律商谈的理论和商谈论的宪法观第134-164页
 第一节 实证性法律理论中规范性的缺失第134-138页
  一、 法律诠释学第135页
  二、 法律现实主义第135-136页
  三、 法律实证论第136-137页
  四、 德沃金对上述法律理论中规范性缺失的追补第137-138页
 第二节 德沃金的规范性法律理论第138-142页
  一、 德沃金融贯性法律理论的初创阶段第139页
  二、 德沃金对融贯性法律理论的修补第139-142页
 第三节 哈贝马斯的程序性法律理论第142-146页
  一、 由独白走向交往第142-143页
  二、 由语义学转向语用学第143-144页
  三、 由道德商谈走向法律商谈第144-145页
  四、 哈贝马斯的程序性法律理论第145-146页
 第四节 宪法法院的建制化争议及自由主义法律范式的解体第146-152页
  一、 传统的宪法裁决危机和宪法法院的存废之争第147-149页
  二、 自由主义法律范式的困境第149-152页
 第五节 规范混为价值的宪法裁判之谬误第152-155页
  一、 错把规范当价值的难题及其解决之道第152-154页
  二、 宪法裁判的民主合法性问题第154-155页
 第六节 程序主义宪法观第155-161页
  一、 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政治观第155-158页
  二、 宪法裁判的伦理转向及法律的盲点第158-159页
  三、 从宪法伦理观到商谈论宪法观的转变第159-161页
 注释第161-164页
第五章 商谈性民主政治与政治公共领域第164-209页
 第一节 哈贝马斯的程序性民主观第164-169页
  一、 经验性民主理论的规范性缺位第164-166页
  二、 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的弱规范性和强规范性第166-167页
  三、 哈贝马斯的程序性民主政治理论第167-169页
 第二节 哈贝马斯的双轨制商谈性民主理论第169-174页
  一、 商谈性民主理论及其不足第170-171页
  二、 为程序中立性辩护第171-173页
  三、 哈贝马斯的双轨制商谈性民主理论第173-174页
 第三节 民主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译第174-179页
  一、 达尔民主政治理论中的事实性与规范性的并排独立第174-177页
  二、 哈贝马斯民主政治理论转译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第177-179页
 第四节 经济学的民主理论对规范性的否弃与迎立第179-186页
  一、 二战后民主社会学的演变简史第180-184页
  二、 埃尔斯特对商谈性政治的不经意恢复第184-186页
 第五节 商谈性政治权力循环模式第186-193页
  一、 系统性民主理论中政治权力循环中规范性的缺失第186-189页
  二、 商谈性民主政治中政治权力循环模式第189-193页
 第六节 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第193-206页
  一、 公共领域第193-196页
  二、 市民社会第196-201页
  三、 静态的公共领域面临的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张力第201-202页
  四、 动态的公共领域面临的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张力第202-204页
  五、 复杂社会中的政治系统的事实性与规范性的张力第204-206页
 注释第206-209页
第六章 程序性法律范式:法现代化危机的解困之路第209-232页
 第一节 法律范式的危机第209-216页
  一、 法律范式的演变过程第209-210页
  二、 法律范式是事实性与规范性的统一第210-211页
  三、 私法中蕴含着的私人自主和公共自主第211-213页
  四、 形式法法律范式与福利国家法律范式的貌离而神合第213-216页
 第二节 法律平等和事实平等的辩证法第216-222页
  一、 福利国家法律范式对挣脱困境的尝试第217-218页
  二、 法律平等与事实平等的辩证法第218-220页
  三、 女性主义中的法律平等与事实平等的辩证法第220-222页
 第三节 法治国的危机和程序性法律观第222-230页
  一、 法治国危机第223-226页
  二、 程序性法治国的重构第226-229页
  三、 为程序性法律范式辩护第229-230页
 注释第230-232页
结语:为构建一个公正社会的乌托邦而上下求索第232-240页
 一、 西方语境第232-235页
 二、 中国语境第235-239页
 注释第239-240页
参考文献第240-262页
后记第262-264页

论文共2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奥斯维辛创伤与否定的哲学--以阿多诺为中心的探讨
下一篇:网络时代中国政治沟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