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废水生化处理中污泥膨胀的原因分析及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制药废水的处理综述 | 第11-14页 |
| ·物理化学处理法 | 第11-12页 |
| ·生物处理法 | 第12-14页 |
| ·污泥膨胀的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 ·污泥膨胀的特点 | 第15页 |
| ·污泥膨胀的分类 | 第15页 |
| ·污泥膨胀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 ·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 ·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 第20-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制药废水的生化处理运营现状 | 第24-28页 |
| ·废水来源及进水水质参数 | 第24页 |
| ·现有处理工艺 | 第24-25页 |
| ·主要工艺单体及参数 | 第25-28页 |
| ·2集水井 | 第25页 |
| ·调节池 | 第25页 |
| ·高负荷曝气池 | 第25-26页 |
| ·中间水池 | 第26页 |
| ·初沉池 | 第26页 |
| ·低负荷曝气池 | 第26页 |
| ·二沉池 | 第26-27页 |
| ·污泥浓缩池 | 第27页 |
| ·滤水收集池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工艺分析 | 第28-37页 |
| ·分析方法 | 第28页 |
| ·现场调查与分析 | 第28-35页 |
| ·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情况 | 第28-29页 |
| ·废水中氮、磷的检测 | 第29-30页 |
| ·废水 pH 的变化情况 | 第30-31页 |
| ·硫化物的检测 | 第31页 |
| ·污泥负荷的检测 | 第31-32页 |
| ·MLSS 的检测 | 第32-33页 |
| ·溶解氧的检测 | 第33-34页 |
| ·沉降比(SV)的检测 | 第34页 |
| ·污泥指数的检测 | 第34-35页 |
| ·镜检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制药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污泥膨胀的控制策略 | 第37-49页 |
| ·建立污泥膨胀预警体系 | 第37-38页 |
| ·预警体系指标系统 | 第37页 |
| ·丝状细菌分级监测污泥膨胀指标 | 第37-38页 |
| ·工艺改造 | 第38-44页 |
| ·改造工艺选择 | 第38-39页 |
| ·改造后工艺流程 | 第39页 |
| ·改造后工艺说明 | 第39-42页 |
| ·集水调节池 | 第40页 |
| ·水解酸化池 | 第40-41页 |
| ·高效曝气池 | 第41页 |
| ·高效气升环流好氧池 | 第41-42页 |
| ·二沉池 | 第42页 |
| ·主要工艺单体及参数 | 第42-44页 |
| ·集水井 | 第42页 |
| ·集水调节池 | 第42-43页 |
| ·水解酸化池 | 第43页 |
| ·高负荷曝气池 | 第43页 |
| ·气升环流好氧池 | 第43-44页 |
| ·沉淀池 | 第44页 |
| ·调整后的运营现状 | 第44-48页 |
| ·出水水质变化 | 第44-46页 |
| ·各工艺单元 COD 变化 | 第46-47页 |
| ·污泥沉降比变化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和建议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