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构造带浅层万昌组油藏特征分析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前言 | 第6-11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特征 | 第11-17页 |
第一节 构造地质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油气地质特征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地层划分及对比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测井曲线—岩心校正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第19-21页 |
第三节 万昌组各段划分标志 | 第21-23页 |
第四节 万昌组各段地层对比 | 第23-27页 |
第三章 沉积相类型与其演化特征 | 第27-41页 |
第一节 沉积相类型 | 第27-35页 |
第二节 万昌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35-40页 |
第三节 万昌组沉积演化特征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储层特征 | 第41-50页 |
第一节 电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分析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储层砂体分布特征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储层宏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第45-50页 |
第五章 油藏类型及成藏规律 | 第50-62页 |
第一节 烃源岩发育特征 | 第50-55页 |
第二节 生储盖组合特征 | 第55-57页 |
第三节 油藏类型 | 第57-59页 |
第四节 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中文摘要 | 第73-75页 |
英文摘要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