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农村社会学论文

农地调整的社会学研究--基于乡村社会秩序视角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0-21页
   ·研究缘起第10页
   ·文献综述第10-21页
     ·关于农地调整的研究第10-17页
     ·关于转型期乡村社会秩序的研究第17-19页
     ·研究述评第19-21页
2 研究设计第21-30页
   ·理论依据第21-22页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第22-23页
     ·研究问题第22页
     ·分析框架第22-23页
   ·核心概念第23-24页
     ·农地承包经营权第23页
     ·农地调整第23页
     ·自生秩序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4-25页
     ·资料收集方法第24-25页
     ·资料分析方法第25页
   ·研究意义及创新性第25-26页
     ·研究意义第25页
     ·研究创新性第25-26页
   ·研究地区概况及样本特征第26-30页
     ·邢村概况第26-27页
     ·样本特征第27-30页
3 农地调整的形成第30-37页
   ·农地调整形成的制度环境第30页
   ·农地调整的形成过程第30-33页
     ·农地调整的行动单位第30-31页
     ·农地的初始分配第31-32页
     ·农地调整周期的确定第32-33页
   ·农地调整形成的内在动因第33-35页
     ·平均主义思想第33-34页
     ·集体成员权第34-35页
     ·生存伦理第35页
   ·小结第35-37页
4 农地调整的存续(Ⅰ)第37-53页
   ·国家制度的实践逻辑第38-45页
     ·国家名义制度的演进第38-42页
     ·国家权力体系的实践制度第42-45页
   ·农民认知及农地调整意愿第45-46页
     ·农民对国家政策法律的认知第45-46页
     ·农民的农地调整意愿第46页
   ·村组干部的治理第46-52页
     ·村组干部对政策的态度及理解第47-49页
     ·村组干部采取的措施第49-52页
   ·小结第52-53页
5 农地调整的存续(Ⅱ)第53-60页
   ·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第53-55页
   ·农地调整的几个适应性策略第55-59页
     ·农地调整经济支持的适应性策略第55-56页
     ·农地调整操作的适应性策略第56-59页
   ·小结第59-60页
6 农地调整的功能表达第60-68页
   ·农地调整的显功能第60-63页
     ·人口变动与农地的均衡占有第60-62页
     ·征地与农地的均衡占有第62-63页
   ·农地调整的潜功能第63-67页
     ·农地调整与村组社区整合第63-64页
     ·农地调整与村组公共品供给第64页
     ·农地调整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第64-66页
     ·农地调整与农地细碎化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7 研究结论及讨论第68-72页
   ·研究结论第68-69页
   ·研究讨论第69-71页
   ·研究不足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9页
附录1:访谈提纲第79-80页
附录2:访谈个案概况第80-81页
附录3:调查问卷第81-90页
附录4: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首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专业认同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下一篇:农村单亲母亲的抗逆力分析--山东省曲阜市Z村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