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阿拉善荒漠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2-15页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干旱区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研究进展第12-14页
   ·阿拉善荒漠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4页
 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一章 阿拉善荒漠区自然环境概况第15-21页
   ·气候第15-16页
   ·地貌第16页
   ·土壤第16-18页
   ·阿拉善荒漠区生物多样性特点第18-21页
     ·贫乏性第18-19页
     ·古老性第19-20页
     ·独特性第20-21页
第二章 阿拉善荒漠植被类型多样性第21-24页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3页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气候对荒漠植被格局形成的影响第24-30页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第25-27页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第25页
     ·景观格局分析第25-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28页
     ·气候区的划分第27-28页
     ·景观格局分析第28页
   ·小结与讨论第28-30页
     ·植被格局与气候的关系第28-29页
     ·山地和绿洲第29-30页
第四章 土壤对荒漠植被格局形成的影响第30-39页
   ·研究方法第31-32页
     ·取样方法第31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1-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6页
     ·研究区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土壤类型第32-35页
     ·不同群系的机械组成特征第35-36页
     ·土壤机械组成与植物根长的关系第36页
   ·小结与讨论第36-39页
     ·土壤机械组成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第36-37页
     ·草原化荒漠生物类群多样性的解释第37-39页
第五章 微生境对荒漠植被格局的影响第39-46页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第39-40页
   ·结果与分析第40-42页
   ·小结与讨论第42-46页
     ·干河床植被格局第42-43页
     ·干河床植被格局形成的解释第43-46页
第六章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S、SiO、SiS生成其他星际分子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含氟希夫碱体系选择性C-F键活化和功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