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3页 |
| ·多相流体渗流规律及驱油效率的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微观物理模型的发展 | 第9-10页 |
| ·微观渗流规律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驱替剂驱替机理及驱油效果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油田概况及实验介绍 | 第15-23页 |
| ·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 ·地质背景及概况 | 第16页 |
| ·长6储层地质特征 | 第16-17页 |
| ·开发现状 | 第17-18页 |
| ·实验模型及设备 | 第18-20页 |
| ·实验步骤 | 第20-23页 |
| ·实验流体及实验模型 | 第20页 |
| ·实验步骤流程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不同驱替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 第23-50页 |
| ·水驱油 | 第23-26页 |
| ·表面活性剂驱油 | 第26-35页 |
| ·见水后改活性剂驱油 | 第27-30页 |
| ·水驱至残余油后改用活性剂驱油 | 第30-35页 |
| ·空气泡沫驱油 | 第35-43页 |
| ·见水后改用空气泡沫驱油 | 第36-39页 |
| ·至残余油后改用空气泡沫驱油 | 第39-43页 |
| ·空气驱油 | 第43-50页 |
| ·见水后改用空气驱油 | 第43-45页 |
| ·至残余油后改用空气驱油 | 第45-50页 |
| 第四章 不同驱替剂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50-71页 |
| ·驱替剂注入时机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压力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 第53-56页 |
| ·注入倍数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 第56-59页 |
| ·组合模型非均质性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59-62页 |
| ·非均质性强弱对驱油效果影响 | 第62-71页 |
| ·不同驱替剂在非均质性较弱的组合模型中的采收率数据 | 第62-65页 |
| ·不同驱替剂在非均质性较强的组合模型中的采收率数据 | 第65-71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