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视觉设计与立体构造思维的转换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简述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平面与立体的现实关系 | 第12-16页 |
·数学几何中的平面与立体 | 第12-13页 |
·产品包装中的平面与立体 | 第13-14页 |
·建筑中的平面与立体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平面视觉设计 | 第16-19页 |
·平面设计的历史沿革 | 第16-17页 |
·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表现 | 第17-18页 |
·现代平面视觉设计的表现瓶颈 | 第18页 |
·总结 | 第18-19页 |
第四章 立体构造思维 | 第19-33页 |
·立体构造形态 | 第19-21页 |
·立体与空间的形态 | 第19页 |
·立体构造的形态与情感 | 第19-21页 |
·立体主义的思维启发 | 第21-26页 |
·立体主义 | 第21页 |
·立体主义观念 | 第21-22页 |
·立体主义创作 | 第22-25页 |
·立体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 第25-26页 |
·各艺术形态的思维启发 | 第26-32页 |
·异次元空间绘画 | 第26-28页 |
·超现实主义绘画 | 第28-30页 |
·现代平面设计 | 第30-32页 |
·立体构造思维 | 第32页 |
·立体构造因素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平面视觉设计与立体构造思维的转换研究 | 第33-65页 |
·平面艺术与立体艺术的共通性 | 第33页 |
·平面视觉设计与立体构造思维的转换关系 | 第33-34页 |
·平面视觉设计与立体构造思维的转换意义 | 第34页 |
·平面视觉设计与立体构造思维的转换方法 | 第34-64页 |
·绘画手段 | 第34-38页 |
·明暗与光影 | 第34-36页 |
·材质肌理 | 第36-38页 |
·空间手段 | 第38-42页 |
·体积感 | 第38-40页 |
·透视 | 第40-42页 |
·影视手段 | 第42-43页 |
·蒙太奇 | 第42-43页 |
·视觉手段 | 第43-49页 |
·错觉 | 第43-49页 |
·矛盾形态 | 第49页 |
·动态手段 | 第49-54页 |
·主观动作(拟人) | 第49-52页 |
·客观动作(被动) | 第52-54页 |
·立构手段 | 第54-57页 |
·意识手段 | 第57-60页 |
·大气阻隔 | 第57-58页 |
·神秘 | 第58-59页 |
·臆梦 | 第59-60页 |
·跨领域手段 | 第60-62页 |
·跨学科 | 第60-62页 |
·多维度手段 | 第62-64页 |
·平面视觉设计与立体构造思维转换的方法总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7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