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水体富营养化 | 第9-10页 |
·藻类的危害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藻类生长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微囊藻毒素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 | 第21-39页 |
·紫外线与超声辐照方法 | 第21-24页 |
·紫外线辐照方法 | 第21-23页 |
·超声辐照方法 | 第23-24页 |
·藻种的选择及培养 | 第24-28页 |
·实验藻种的选择 | 第24-25页 |
·藻的培养方法 | 第25-28页 |
·实验藻种的形态及生物量检测方法 | 第28-36页 |
·直接显微计数法 | 第28-29页 |
·光密度法 | 第29-33页 |
·相对荧光强度法 | 第33-36页 |
·ELISA 法定量分析微囊藻毒素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紫外线辐照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效果 | 第39-7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实验藻种 | 第39页 |
·紫外线辐照 | 第39-40页 |
·藻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 第40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0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0-77页 |
·紫外线辐照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40-47页 |
·紫外线辐照对藻细胞浓度的影响 | 第47-54页 |
·紫外线辐照对藻液吸光度值的影响 | 第54-61页 |
·紫外线辐照对藻液叶绿素 a 相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61-68页 |
·铜绿微囊藻与盐生杜氏藻对高剂量紫外线辐照的响应差异 | 第68-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4章 超声辐照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效果 | 第79-92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79-80页 |
·实验藻种 | 第79页 |
·超声辐照 | 第79页 |
·藻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 第79-80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80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80-90页 |
·藻类参数对超声辐照抑制藻类生长的影响 | 第80-82页 |
·超声参数对超声辐照抑制藻类生长的影响 | 第82-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5章 紫外线联合超声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效果 | 第92-112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92-93页 |
·实验藻种 | 第92页 |
·超声辐照 | 第92-93页 |
·紫外线辐照 | 第93页 |
·藻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 第93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93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93-110页 |
·超声参数的影响 | 第93-103页 |
·紫外线剂量的影响 | 第103-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6章 紫外线抑制藻类生长过程中对 MC-LR 的降解特性 | 第112-119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12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12页 |
·实验方法 | 第112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112-117页 |
·紫外线剂量对微囊藻毒素降解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铜绿微囊藻初始浓度对微囊藻毒素降解影响 | 第113-115页 |
·紫外线辐照后培养时间对胞外藻毒素浓度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9-121页 |
·结论 | 第119-120页 |
·建议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