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理论论文--环境保护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建立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制度的可行性及政策设计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与管理概述第9页
   ·各国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与管理的发展和现状第9-14页
     ·美国第10-11页
     ·英国第11-12页
     ·加拿大第12-14页
     ·日本第14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14-17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美国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制度的分析研究第17-35页
   ·产生背景第17页
   ·法律体系第17-20页
   ·实施流程第20-26页
     ·超级基金场地环境评估实施流程第20-24页
     ·污染场地再开发环境评估实施程序第24-26页
   ·技术支撑体系第26-28页
   ·组织架构第28-29页
   ·资金保障第29-31页
   ·作用及成效第31页
   ·优点与不足第31-34页
     ·特点与优势第31-33页
     ·问题与不足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与管理的现状第35-48页
   ·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发展的现状第35-40页
     ·现状第35-37页
     ·进展与趋势第37-40页
   ·我国现有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制度的问题与不足第40-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场地环境评估制度在我国施行的可行性研究第48-65页
   ·我国建立场地环境评估制度的必要性第48-49页
   ·经济可行性第49-50页
   ·技术可行性第50-52页
   ·社会可行性第52-54页
   ·案例分析第54-64页
     ·场地概况第54-55页
     ·政策背景第55页
     ·相关技术规范、方法和标准第55-58页
     ·评估程序第58-62页
     ·主要成果第62-63页
     ·主要经验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制度的设计第65-77页
   ·建立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制度的目的第65页
   ·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制度设计原则第65页
   ·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框架设计第65-68页
   ·标准体系设计第68-70页
   ·实施框架设计第70-74页
     ·实施领域和范围第70页
     ·实施主客体第70-71页
     ·实施程序第71-74页
   ·其他配套保障措施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7-79页
   ·结论第77-78页
   ·建议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致谢第82-8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典型道路交通环境细颗粒物化学组成及粒径分布
下一篇:东莞运河排涝对东江取水口水质影响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