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序言 | 第7-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4页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经济能人担任村官的形成背景 | 第16-25页 |
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是形成的大气候 | 第16-18页 |
二、广大农民的社会期待是形成的原动力 | 第18-20页 |
三、经济能人的需要是形成的直接动力 | 第20-22页 |
四、传统的绅治政治文化是形成的历史因素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经济能人担任村官情形下的村庄治理特点 | 第25-29页 |
一、以经营性理念治村 | 第25-26页 |
二、经济能人型村官一定程度上主导村治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经济能人担任村官对村庄治理的积极影响 | 第29-34页 |
一、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 第29-30页 |
二、有利于农村政治的稳定与发展 | 第30-31页 |
三、有利于推进乡镇政府权责的转变 | 第31-32页 |
四、为农村社会整合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经济能人担任村官情形下的村庄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9页 |
一、有的经济能人型村官专权腐败 | 第34-35页 |
二、有的经济能人型村官专注于私人事务 | 第35页 |
三、部分村“两委”关系更加紧张 | 第35-36页 |
四、存在产权或债权不清的隐患 | 第36页 |
五、部分经济能人型村官综合素质不高 | 第36-39页 |
第五章 推进经济能人担任村官情形下的村庄治理走向善治 | 第39-50页 |
一、保护经济能人型村官的积极性 | 第39-40页 |
二、把好村官准入关 | 第40-42页 |
三、扩大村民对村政的参与 | 第42-45页 |
四、构建对经济能人型村官的长效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五、加强对经济能人型村官的监管 | 第46-48页 |
六、提高经济能人型村官的综合素质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详细摘要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