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能源与环境问题 | 第10页 |
·氢能的制取方法 | 第10-11页 |
·淀粉废水发酵产氢的意义 | 第11-12页 |
·生物制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25页 |
·微生物厌氧发酵产氢机理 | 第12-17页 |
·影响发酵产氢的生态因子 | 第17-20页 |
·发酵产氢的技术研究 | 第20-22页 |
·金属离子对产氢的作用 | 第22-24页 |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27-34页 |
·实验方法的选择 | 第27-28页 |
·正交设计法 | 第27页 |
·均匀设计法 | 第27-28页 |
·响应曲面法 | 第28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8-30页 |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 第30页 |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厌氧活性污泥的预处理 | 第31页 |
·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实验指标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营养液中金属离子的优化和碱度对产氢能力的影响 | 第34-57页 |
·金属离子对产氢污泥产氢能力的影响 | 第34-43页 |
·Na~+的影响 | 第34-37页 |
·Ca~(2+)影响 | 第37-39页 |
·Fe~(2+)的影响 | 第39-41页 |
·Ni~(2+)的影响 | 第41-43页 |
·营养液中金属离子的优化 | 第43-52页 |
·实验设计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营养液优化前后产氢能力的比较 | 第51-52页 |
·碱度 | 第52-55页 |
·碱度对累积产氢量和氢气含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碱度对发酵相pH值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半连续操作发酵制氢工艺初步研究 | 第57-70页 |
·基础发酵时间对厌氧产氢的影响 | 第58-61页 |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累积产氢量 | 第58-60页 |
·氢气含量 | 第60-61页 |
·补料间隔时间对厌氧产氢的影响 | 第61-63页 |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累积产氢量 | 第61-63页 |
·氢气含量 | 第63页 |
·补料体积对厌氧产氢的影响 | 第63-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累积产氢量 | 第64-65页 |
·氢气含量 | 第65-66页 |
·补料淀粉浓度对厌氧产氢的影响 | 第66-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累积产氢量 | 第66-67页 |
·氢气含量 | 第67-68页 |
·间歇操作和半连续操作产氢能力的比较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半连续厌氧发酵产氢操作条件优化研究 | 第70-82页 |
·实验方法及响应曲面设计 | 第70-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0页 |
·实验设计 | 第70-71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1-80页 |
·底物浓度、补料量和补料间隔时间对氢气产量的影响 | 第72-76页 |
·补料间隔时间、补料体积和补料浓度对产氢速率的影响 | 第76-80页 |
·补料间隔时间、补料体积和补料浓度对产氢的综合影响讨论 | 第80页 |
·模型验证实验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建议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1-92页 |
附录B 色谱图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