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论文

困境儿童救助领域社会组织作用研究--以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为例

中文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1页
        1.2.1. 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研究第16-17页
        1.2.2. 关于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研究第17-18页
        1.2.3.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第18-19页
        1.2.4. 关于社会组织运营管理的研究第19-20页
        1.2.5. 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研究第20-21页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21-22页
    1.4.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22页
        1.4.2. 案例分析法第22页
        1.4.3. 访谈法第22-23页
第二章 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救助的必要性分析第23-28页
    2.1. 我国困境儿童救助现状第23-25页
        2.1.1. 困境儿童的定义第23-24页
        2.1.2. 困境儿童的需求分析第24-25页
        2.1.3. 我国困境儿童的救助主体第25页
    2.2. 我国困境儿童救助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2.3. 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救助的优势与机遇第26-28页
第三章 泗水县微公益协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基础第28-39页
    3.1. 泗水县微公益协会的基本概况第28-31页
        3.1.1. 协会的发展框架第28-29页
        3.1.2. 协会的组织架构第29-30页
        3.1.3. 协会的救助思路第30-31页
    3.2. 构建与政府的合作关系第31-36页
        3.2.1. 在宣传推介中的合作第32-33页
        3.2.2. 在项目运行中的合作第33-34页
        3.2.3. 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合作第34-36页
    3.3. 注重社会资源的引入第36-39页
        3.3.1. 通过社交媒体点对面吸引朋友圈支援第36页
        3.3.2. 通过政府引介获取企业支持第36-37页
        3.3.3. 与大型公益平台建立合作第37-38页
        3.3.4. 开设公益淘宝店第38-39页
第四章 泗水县微公益协会救助流程与效果分析第39-47页
    4.1. 救助困境儿童的操作流程第39-43页
        4.1.1. 确定救助对象第39-40页
        4.1.2. 分类实施救助第40-42页
        4.1.3. 坚持动态管理第42-43页
    4.2. 困境儿童的受益情况分析第43-45页
        4.2.1. 居住环境改善第43-44页
        4.2.2. 生活条件改善第44页
        4.2.3. 学业得到保障第44-45页
        4.2.4. 性格变得开朗第45页
    4.3. 微公益协会的受益情况分析第45-47页
        4.3.1. 协会成员的获得感增强第45-46页
        4.3.2. 社会影响力增大第46页
        4.3.3. 收获多项荣誉第46-47页
第五章 泗水县微公益协会面临的挑战第47-50页
    5.1. 内部挑战第47-48页
        5.1.1. 协会内部治理有待完善第47页
        5.1.2. 组织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足第47-48页
    5.2. 外部挑战第48-50页
        5.2.1. 社会资源注入的持久性第48页
        5.2.2. 外部监督的欠缺第48-49页
        5.2.3. 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第49-50页
第六章 提升社会组织救助困境儿童作用的对策第50-55页
    6.1. 完善与政府间的合作关系第50-51页
        6.1.1. 发挥政府导向作用第50页
        6.1.2. 强化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第50-51页
        6.1.3. 健全对社会组织的外部监督评估机制第51页
    6.2. 提高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第51-53页
        6.2.1. 提升社会组织的自身治理能力第51页
        6.2.2. 健全人才激励培养机制第51-52页
        6.2.3. 优化社会组织的项目设计第52-53页
    6.3. 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注入第53-54页
        6.3.1. 争取公众的情感认同第53页
        6.3.2. 加强与大型公益平台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第53-54页
    6.4.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1 关于困境儿童受助获益情况的调查问卷第58-59页
附录2 关于泗水县微公益协会救助及收获情况的调查问卷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rb3基因shRNA载体的构建及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下一篇:脑泡状棘球蚴病新西兰大白兔模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