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TD-SCDMA概述 | 第12-18页 |
| ·TD-SCDMA关键技术及对无线规划的影响 | 第12-15页 |
| ·TDD模式 | 第12-14页 |
| ·智能天线技术 | 第14页 |
| ·联合检测 | 第14-15页 |
| ·软件无线电 | 第15页 |
| ·接力切换技术 | 第15页 |
| ·上行同步 | 第15页 |
| ·TD-SCDMA的优缺点分析 | 第15-18页 |
| ·TD-SCDMA的优点 | 第15-17页 |
| ·TD-SCDMA的缺点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TD-SCDMA网络规划 | 第18-30页 |
| ·TD-SCDMA网络规划特点 | 第18页 |
| ·TD-SCDMA网络规划的难点 | 第18-19页 |
| ·TD-SCDMA网络规划关键技术 | 第19-20页 |
| ·TD-SCDMA网络规划的指导原则 | 第20-21页 |
| ·TD-SCDMA网络规划流程 | 第21-27页 |
| ·无线网络规划目标 | 第21页 |
| ·无线网络估算 | 第21-25页 |
| ·无线网络预规划 | 第25页 |
| ·网络规划仿真方法 | 第25-26页 |
| ·站址选择与勘测 | 第26-27页 |
| ·仿真验证 | 第27页 |
| ·TD-SCDMA网络规划与GSM网络规划的不同 | 第27-28页 |
| ·TD-SCDMA网络优化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福州市城区及大学城TD-SCDMA网络规划案例 | 第30-38页 |
|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目标 | 第30-31页 |
| ·覆盖目标 | 第30页 |
| ·容量目标 | 第30-31页 |
| ·质量目标 | 第31页 |
| ·TD-SCDMA网络规划及参数设置 | 第31-38页 |
| ·区域规划 | 第31页 |
| ·话务模型 | 第31-33页 |
| ·用户容量 | 第33页 |
| ·组网形态和站型 | 第33页 |
| ·无线传播模型 | 第33-34页 |
| ·公共信道参数 | 第34页 |
| ·业务参数 | 第34-35页 |
| ·智能天线参数 | 第35-36页 |
| ·阴影衰落和室内穿透损耗 | 第36-37页 |
| ·设备参数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61页 |
| ·仿真概述 | 第38-39页 |
| ·公共信道性能仿真分析 | 第39-42页 |
| ·BestServer | 第39-40页 |
| ·PCCPCH RSCP仿真 | 第40-41页 |
| ·PCCPCH C/I仿真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页 |
| ·业务性能仿真分析 | 第42-46页 |
| ·边缘覆盖率仿真 | 第42-45页 |
| ·业务应发射功率仿真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页 |
| ·MonteCarlo仿真分析 | 第46-47页 |
| ·接通率分析 | 第46-47页 |
| ·VIP道路仿真情况 | 第47-57页 |
| ·仓前路 | 第47-48页 |
| ·建新中路 | 第48-49页 |
| ·金山大道 | 第49-50页 |
| ·连江南路 | 第50-51页 |
| ·六一南路 | 第51-52页 |
| ·闽江大道 | 第52-53页 |
| ·浦上大道 | 第53-54页 |
| ·上三路 | 第54-55页 |
| ·鸳岭路 | 第55-56页 |
| ·则徐大道 | 第56页 |
| ·聚龙路 | 第56-57页 |
| ·仿真弱场覆盖分析 | 第57-61页 |
| ·弱场一 | 第57-58页 |
| ·弱场二 | 第58-59页 |
| ·弱场三 | 第59-60页 |
| ·弱场分析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