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1章 陈献章的心道合一思想的渊源 | 第10-22页 |
| ·陈献章的心道合一思想对儒家思想的传承 | 第10-15页 |
| ·陈献章的心道合一思想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11-12页 |
| ·陈献章的心道合一思想对程朱思想的吸收与扬弃 | 第12-15页 |
| ·陈献章的心道合一思想对道家思想的借鉴 | 第15-17页 |
| ·陈献章心道合一思想对老子思想的借鉴 | 第16页 |
| ·陈献章的心道合一思想对庄子思想的借鉴 | 第16-17页 |
| ·陈献章的心道合一思想对佛家思想的吸纳 | 第17-22页 |
| ·何人不共此心灵 | 第18-20页 |
| ·无累于外物 | 第20-22页 |
| 第2章 陈献章的心道合一思想体系 | 第22-28页 |
| ·以道为本,道通于物 | 第22-23页 |
| ·心为道舍,心具万理 | 第23-25页 |
| ·心道为二,心道合一 | 第25-28页 |
| 第3章 陈献章的心道合一思想的涵养论 | 第28-35页 |
| ·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 | 第28-30页 |
| ·以自然为宗 | 第30-35页 |
| 第4章 陈献章的心道合一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其思想缺陷 | 第35-39页 |
| ·陈献章心道合一思想的历史作用及现代教育意义 | 第35-37页 |
| ·陈献章心道合一思想的缺陷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