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重构技术在卫星姿控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14-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6页 |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故障及其分类 | 第16-17页 |
·故障诊断步骤 | 第17-18页 |
·故障诊断的方法分类 | 第18-23页 |
·基于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 第23-28页 |
·观测器的鲁棒故障诊断技术 | 第23-25页 |
·鲁棒故障重构技术 | 第25-26页 |
·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26-2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8-31页 |
第2章 未知输入解耦的执行器快变故障重构 | 第31-50页 |
·引言 | 第31页 |
·具有外界干扰的姿控系统故障诊断问题 | 第31-37页 |
·三轴稳定卫星的喷气控制 | 第31-34页 |
·基于未知输入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34-37页 |
·基于未知输入重构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37-43页 |
·观测器设计与故障估计 | 第37-40页 |
·观测器存在条件 | 第40-43页 |
·姿控系统喷气执行机构故障重构仿真 | 第43-49页 |
·系统故障描述 | 第44-45页 |
·观测器设计与故障估计过程 | 第45-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基于右特征结构配置的传感器快变故障重构 | 第50-66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传统的基于左特征结构配置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51-5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1-52页 |
·左特征结构配置法 | 第52-54页 |
·基于右特征结构配置的故障重构方法 | 第54-60页 |
·观测器的建立 | 第54-55页 |
·传感器故障的鲁棒重构 | 第55-56页 |
·观测器的鲁棒设计 | 第56-60页 |
·应用仿真计算 | 第60-65页 |
·系统故障描述 | 第60-62页 |
·仿真结果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执行器慢变故障重构 | 第66-92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滑模观测器 | 第67-74页 |
·Utkin观测器 | 第67-69页 |
·Walcott-Zak观测器 | 第69-70页 |
·综合的滑模观测器 | 第70-74页 |
·基于滑模理论的故障重构技术 | 第74-85页 |
·滑模观测器设计的标准形式 | 第74-78页 |
·含有未知输入的执行器故障重构 | 第78-81页 |
·滑模观测器的设计 | 第81-85页 |
·动量轮控系统模型 | 第85-87页 |
·动量轮的选取 | 第85页 |
·动量轮控系统模型 | 第85-87页 |
·仿真实例 | 第87-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5章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传感器慢变故障重构 | 第92-106页 |
·引言 | 第92-93页 |
·预备知识 | 第93-94页 |
·传感器故障重构技术 | 第94-101页 |
·利用等效输出注入项进行故障重构Ⅰ | 第94-98页 |
·利用等效输出注入项进行故障重构Ⅱ | 第98-99页 |
·直接对传感器故障重构 | 第99-101页 |
·仿真实例 | 第101-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6章 卫星姿控系统基于模型的诊断系统开发 | 第106-123页 |
·引言 | 第106-107页 |
·风云一号卫星姿控系统概述 | 第107-110页 |
·姿控系统的任务 | 第107-108页 |
·姿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08页 |
·姿控系统的组成 | 第108-110页 |
·姿态控制诊断系统方案设计 | 第110-112页 |
·卫星姿控诊断推理平台 | 第112-122页 |
·软件平台化技术 | 第112-114页 |
·专家系统诊断模块 | 第114-116页 |
·故障重构诊断模块 | 第116-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结论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7-139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39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139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个人简历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