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塨对颜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引言 | 第1-9页 |
| 第1章 李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9-15页 |
| ·李塨行历 | 第9-12页 |
| ·由乱而治的时代背景 | 第9-10页 |
| ·南游北历的生活经历 | 第10-11页 |
| ·难以实现的用世之志 | 第11-12页 |
| ·李塨的论学背景 | 第12-14页 |
| ·李塨的著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李塨对颜元思想的继承 | 第15-28页 |
| ·气外无理,理在事中的形上体系 | 第15-17页 |
| ·习行六艺,返古开今的实学思想 | 第17-21页 |
| ·力行实学,反对虚学 | 第17-19页 |
| ·义利并重,道功兼收 | 第19-20页 |
| ·反对空谈静坐,提倡以动代静 | 第20-21页 |
| ·均田薄赋,寓兵于农的经世论 | 第21-26页 |
| ·减税薄征的税收主张 | 第21-23页 |
| ·均田限田的土地政策 | 第23-24页 |
| ·寓兵于农的尚武思想 | 第24-26页 |
| ·以日谱为路径的修养工夫论 | 第26-28页 |
| 第3章 李塨对颜元思想的发展 | 第28-37页 |
| ·“近中行”与“近狂”的性格基础 | 第28-29页 |
| ·“知在行先”与“因行得知”的认识论 | 第29-33页 |
| ·训“格”为“至”的致知格物解 | 第29-30页 |
| ·知行两事的二元关系论 | 第30-31页 |
| ·学在知先,知而后行的认识路线 | 第31-32页 |
| ·“知先于行”并“胜于行”的重知论 | 第32-33页 |
| ·“取其经义”与“验之以事功”方法论 | 第33-35页 |
| ·解放与束于古制所体现的政治理想 | 第35-37页 |
| 第4章 李塨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 第37-41页 |
| ·对颜李学派的贡献 | 第37-39页 |
| ·对后世的影响及其评价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