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监管的基本理论与证券市场监管的特点 | 第1-14页 |
第一节 监管理论一般 | 第6-8页 |
一、 公共利益论 | 第6-7页 |
二、 俘虏论 | 第7页 |
三、 经济监管论 | 第7-8页 |
第二节 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特点 | 第8-11页 |
一、 有价证券的虚拟资本特性 | 第9-10页 |
二、 虚拟资本的运动与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特点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新兴证券市场监管的特性 | 第11-14页 |
一、 新兴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 | 第11-12页 |
二、 新兴证券市场要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来源 | 第12页 |
三、 规范和发展均要求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较多的干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外证券市场监管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14-22页 |
第一节 国外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演进及启示 | 第14-17页 |
一、 三种监管模式的比较 | 第14-15页 |
二、 世界各国监管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三、 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选择的启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外证券市场的监管目标和内容及其启示 | 第17-22页 |
一、 证券市场监管目标和内容的国际共识 | 第17-20页 |
二、 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启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 | 第22-38页 |
第一节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越位”与“缺位” | 第22-27页 |
一、 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越位现象 | 第22-25页 |
二、 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缺位现象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 | 第27-33页 |
一、 培育市场机制的原则 | 第28-29页 |
二、 促进信息流动的原则 | 第29-31页 |
三、 成本收益原则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加强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对策 | 第33-38页 |
一、 消除监管“越位”--证券市场监管市场化 | 第34-35页 |
二、 克服监管“缺位”--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加入WTO后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混业经营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 | 第38-42页 |
一、 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及其监管变化 | 第38-40页 |
二、 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现状 | 第40-41页 |
三、 逐步建立适应混业经营趋势的监管体系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 | 第42-46页 |
一、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及对监管的影响 | 第42-43页 |
二、 市场开放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