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6页 |
·天然气净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1-12页 |
·国内外脱酸性气体方法进展 | 第12-15页 |
·不同场合酸性气体的脱除 | 第12-13页 |
·天然气中酸性气体的脱除 | 第13-14页 |
·醇胺法的发展 | 第14页 |
·醇胺溶剂的类型 | 第14-15页 |
·醇胺溶剂的反应机理 | 第15页 |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方法选择原则 | 第15-17页 |
·MDEA选择性脱硫过程研究 | 第17-21页 |
·MDEA脱酸性气体热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MDEA脱硫过程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以MDEA为主的配方型溶剂的应用 | 第21页 |
·国内外天然气脱水概述 | 第21-23页 |
·甘醇质量在天然气脱水时的重要性 | 第22-23页 |
·模拟用软件介绍 | 第23-25页 |
·Aspen Hysys软件介绍 | 第23-24页 |
·Aspen Plus软件介绍 | 第24页 |
·Aspen软件在化工过程中应用 | 第24页 |
·APsen软件在天然气和炼厂气净化过程中应用 | 第24-25页 |
·实验方案 | 第25-26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26-34页 |
·脱硫脱碳吸收实验 | 第26-30页 |
·原料气的配制和实验用试剂 | 第26页 |
·气相组分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富液中H_2S与CO_2含量考察 | 第27-28页 |
·吸收实验流程 | 第28页 |
·吸收实验步骤 | 第28-30页 |
·流程模拟计算方法与模型建立 | 第30-34页 |
·天然气Aspen Plus模拟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天然气脱硫脱碳装置模拟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天然气脱硫脱碳装置流程模拟优化 | 第33-34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81页 |
·天然气脱硫系统模拟计算研究 | 第34-48页 |
·天然气脱硫系统流程可靠性验证 | 第34-36页 |
·气液比对脱硫脱碳效果和选择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吸收塔塔板数对脱硫脱碳效果和选择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MDEA贫液质量浓度对脱硫脱碳效果和选择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吸收塔压力对脱硫脱碳效果和选择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原料气温度对脱硫脱碳效果和选择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再生塔贫液再生质量对天然气脱硫脱碳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再生塔塔板数对再生贫液酸性负荷影响 | 第45-46页 |
·再生塔塔板数对重沸器热影响 | 第46-47页 |
·再生塔回流比对再生贫液酸性负荷影响 | 第47-48页 |
·天然气脱硫脱硫脱碳实验 | 第48-60页 |
·MDEA溶液的吸收效果考察 | 第48-52页 |
·MEA溶液的吸收效果考察 | 第52-55页 |
·DEA溶液的吸收效果考察 | 第55-60页 |
·MDEA溶液对CO2的吸收动力学 | 第60-65页 |
·MDEA溶液质量浓度和接触时间对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 第61-62页 |
·接触温度对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 第62-63页 |
·MDEA吸收CO_2吸收速率和表观速率常数的测定 | 第63-65页 |
·增强选择性的工艺流程的优化 | 第65-71页 |
·天然气脱硫系统半贫液分流流程 | 第65-68页 |
·天然气脱硫系统多点进料流程 | 第68-71页 |
·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系统吸收塔模拟计算研究 | 第71-81页 |
·天然气TEG脱水系统模拟计算 | 第71-72页 |
·TEG循环量对天然气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72页 |
·TEG贫液浓度对天然气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72-74页 |
·吸收塔操作压力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74-75页 |
·原料气进料温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75-76页 |
·TEG循环量对重沸器热负荷的影响 | 第76-77页 |
·TEG贫液质量浓度对重沸器热负荷的影响 | 第77-78页 |
·吸收塔操作压力对再生塔重沸器热负荷的影响 | 第78-79页 |
·原料气进料温度对再生塔重沸器热负荷的影响 | 第79-81页 |
第4章 结论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