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 1.1 课题的背景及来源 | 第9-10页 |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 本论文研究采用的技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3 采用FPGA作为系统的实现手段 | 第11-12页 |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 1.5 论文的安排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高层次设计方法 | 第13-29页 |
| 2.1 ASIC设计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 2.2 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15-18页 |
| 2.2.1 由底向上的设计 | 第16页 |
| 2.2.2 自顶向下设计 | 第16页 |
| 增加设计师的设计生产率 | 第16-17页 |
| 增加设计的重用性 | 第17页 |
| 错误的早期发觉 | 第17-18页 |
| 2.3 硬件描述语言 | 第18-22页 |
| 2.3.1 VHDL语言概述 | 第18-19页 |
| 2.3.2 VHDL语言的特点 | 第19页 |
| VHDL是工业标准的文本格式语言 | 第19页 |
| VHDL能同时支持仿真和综合 | 第19-20页 |
| VHDL是一种并发执行的语言 | 第20页 |
| VHDL支持结构化设计,以及TOP-DOWN设计方法 | 第20页 |
| 支持多风格的描述方法 | 第20页 |
| 2.3.3 VHDL语言的描述方法 | 第20-21页 |
| 行为级描述 | 第21页 |
| 数据流(Data Flow)描述 | 第21页 |
| 结构描述 | 第21-22页 |
| 2.4 自顶向下技术的设计流程及关键技术 | 第22-26页 |
| 2.4.1 系统设计 | 第22页 |
| 系统功能分析 | 第22-23页 |
| 体系结构设计 | 第23页 |
| 系统描述 | 第23-24页 |
| 系统功能仿真 | 第24-25页 |
| 2.4.2 综合优化 | 第25页 |
| 系统的综合优化 | 第25页 |
| 门级仿真 | 第25-26页 |
| 2.4.3 系统实现 | 第26页 |
| 2.5 设计复用与IP设计 | 第26-28页 |
| 2.6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1752/1754功能设计 | 第29-37页 |
| 3.1 1752/1754的功能概述 | 第29-33页 |
| (一) RDYD信号 | 第29-30页 |
| (二) 错误检测 | 第30-31页 |
| (三) 外部地址错误检测 | 第31页 |
| (四) 系统Watch-Dog | 第31页 |
| (五) 计时时钟发生器 | 第31-32页 |
| (六) 首次存储器错误地址 | 第32页 |
| (七) 启动ROM支持 | 第32-33页 |
| 3.2 1752/1754结构概述 | 第33-35页 |
| 3.2.1 ADDRESS LATCH/REGISTER | 第33页 |
| 3.2.2 CONTROL LOGIC | 第33-34页 |
| 3.2.3 SYSTEM TEST LOGIC | 第34页 |
| 3.2.4 ILLEGAL ADDRESS LOGIC | 第34页 |
| 3.2.5 PARITY GENERATION LOGIC | 第34页 |
| 3.2.6 TIMER LOGIC | 第34-35页 |
| 3.2.7 等待产生逻辑 | 第35页 |
| 3.3 1752/1754自测试程序概述 | 第35-36页 |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1752/1754功能的研究和设计 | 第37-54页 |
| 4.1 可编程的MEMORY和I/O访问的READY信号 | 第37-38页 |
| 4.2 100KHz时钟输出。 | 第38-39页 |
| 4.3 可编程的WATCH-DOG,范围从1微秒到1分钟 | 第39-43页 |
| 4.4 可编程的总线超时功能 | 第43-44页 |
| 4.5 存储器校验产生。 | 第44页 |
| 4.6 未实现的存储器和I/O地址错误检测 | 第44-45页 |
| 4.7 首次存储器错误地址寄存器。 | 第45-46页 |
| 4.8 启动ROM | 第46-47页 |
| 4.9 内建自测试程序(限1754)。 | 第47-51页 |
| 4.10 MEMR,MEMW,IOR,IOW,INTA信号产生模块 | 第51-53页 |
| 4.11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系统描述与功能仿真 | 第54-65页 |
| 5.1 系统的描述方法及层次结构划分 | 第54-55页 |
| 5.2 系统的VHDL描述 | 第55-59页 |
| 5.3 系统功能仿真 | 第59-60页 |
| 5.4 本文采用的仿真信息生成方法 | 第60-64页 |
| 5.4.1 MIL-STD-1750A CPU的IU单元 | 第60-62页 |
| 5.4.2 TEXTIO文件的格式 | 第62-63页 |
| 5.4.3 编写IU模型的注意事项 | 第63页 |
| 5.4.4 使用这种仿真激励产生方法的优点 | 第63-64页 |
| 5.5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系统的综合与实现 | 第65-74页 |
| 6.1 综合的基本概念 | 第65-68页 |
| 6.1.1 综合的进程 | 第65-66页 |
| 6.1.2 综合的约束 | 第66-67页 |
| 6.1.3 属性描述 | 第67-68页 |
| 6.1.4 综合的过程 | 第68页 |
| 6.2 1752的综合 | 第68-70页 |
| 6.2.1 1752的面积约束 | 第69页 |
| 6.2.2 1752时间约束优化 | 第69-70页 |
| 6.2.3 1752系统的综合结果 | 第70页 |
| 6.3 系统的FPGA实现 | 第70-72页 |
| 6.4 集成系统的性能评价 | 第72-74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