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3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8-9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8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8页 |
(三) 一般资料 | 第8-9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9-10页 |
(一) 术前准备 | 第9页 |
(二) 手术方法 | 第9-10页 |
(三) 术后管理 | 第10页 |
三、观察方法 | 第10-11页 |
(一) 观察、记录 | 第10页 |
(二) 观察指标 | 第10-11页 |
四、治疗结果 | 第11-13页 |
讨论 | 第13-21页 |
一、跟骨周围结构 | 第13-14页 |
(一) 跟骨周围的肌腱 | 第13页 |
(二) 跟骨周围的韧带 | 第13页 |
(三) 跟骨周围神经、血管 | 第13-14页 |
二、跟骨骨质结构 | 第14页 |
三、跟骨骨折的机制 | 第14-15页 |
四、跟骨形态学改变对后足生物力学及功能的影响 | 第15-16页 |
五、载距突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临床意义 | 第16页 |
六、Gissane 角、B?hler 角的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 | 第16-17页 |
七、手术入路 | 第17页 |
八、手术时机 | 第17-18页 |
九、克氏针放置原则 | 第18页 |
十、后距下关节面的复位与固定 | 第18-19页 |
十一、植骨 | 第19-20页 |
十二、优势 | 第20-21页 |
结论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综述 | 第25-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详细摘要 | 第40-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