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1 绪论第14-27页
   ·选题背景第14-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研究目的第16页
     ·研究意义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研究方法第19页
     ·技术路线第19-21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21-26页
     ·矿业城市的界定第21-25页
     ·可持续发展力的界定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2 文献综述第27-44页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7-35页
     ·国外关于资源型城镇的理论研究第27-31页
     ·国外关于资源型城镇的实践研究第31-32页
     ·国外关于矿业相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第32-34页
     ·评述第34-35页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第35-43页
     ·矿业城市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第35页
     ·矿业城市综合发展和合理布局的研究第35-36页
     ·矿业城市产业结构多元化的研究第36-37页
     ·矿业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第37-40页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相关研究第40-42页
     ·评述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3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相关理论研究第44-68页
   ·系统理论第44-54页
     ·一般系统理论概述第44-45页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组成及关联第45-47页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特征第47-49页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第49-54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54-61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第54-58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第58-60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第60-61页
   ·技术创新理论第61-63页
     ·技术创新理论起源第61页
     ·技术创新理论发展第61-62页
     ·技术创新理论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第62-63页
   ·循环经济理论第63-65页
     ·循环经济理论起源第63页
     ·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第63-65页
     ·循环经济理论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第65页
   ·小结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4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标体系研究第68-80页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第68页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第68-69页
   ·分类设计第69-79页
     ·经济子系统指标体系设计第69-72页
     ·资源子系统指标体系设计第72-74页
     ·环境子系统指标体系设计第74-75页
     ·社会子系统指标体系设计第75-76页
     ·智力子系统指标体系设计第76-77页
     ·小结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5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合成第80-110页
   ·几种常见矿业城市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第80-88页
     ·主成分分析与构权第80-82页
     ·因子分析方法第82-83页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83-84页
     ·层次分析法第84-85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85-87页
     ·常见评价方法的比较第87-88页
   ·基础层指数生成第88-95页
     ·基础层指数生成原理第88-91页
     ·计算过程第91-95页
   ·分层权数的构造第95-106页
     ·基础指标层主成分构权第95-98页
     ·维度层和系统层AHP 构权第98-105页
     ·小结第105-106页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合成第106-108页
     ·指数合成原理第106-108页
     ·计算过程第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6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战略分析第110-140页
   ·主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现状分析第110-117页
     ·经济子系统现状分析第110-111页
     ·资源子系统现状分析第111-113页
     ·环境子系统现状分析第113-114页
     ·社会子系统现状分析第114-115页
     ·智力子系统现状分析第115-116页
     ·可持续发展力整体现状分析第116-117页
   ·矿业城市聚类分析第117-122页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演变规律分析第122-132页
     ·地理位置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分析第123-128页
     ·发展阶段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分析第128-129页
     ·城市规模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分析第129-131页
     ·矿产资源类型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分析第131-132页
     ·小结第132页
   ·EVS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战略组合体系第132-139页
     ·科技主导战略第134-135页
     ·循环经济战略第135-136页
     ·接替产业战略第136-137页
     ·资源储备战略第137-138页
     ·比较优势战略第138-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7 创新与局限第140-142页
   ·主要创新第140页
   ·本文局限性第140-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1页
附录第151-172页
 附录1:AHP 构权法专家调查问卷第151-154页
 附录2: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基础指数表第154-163页
 附录3: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体系第163-172页
 附录4:作者简介第172页
 附录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及发表的论文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以包头、赣州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为例
下一篇:中外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融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