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稀释旋流扩散火焰燃烧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合成气旋流扩散燃烧研究及进展 | 第1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技术背景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5页 |
| ·激光诱导荧光综述 | 第15-17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21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无量纲数讨论 | 第21-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 ·实验系统介绍 | 第21-23页 |
| ·LSV方法研究混合 | 第23页 |
| ·PLIF方法研究OH自由基浓度分布 | 第23页 |
| ·温度测量及修正 | 第23-24页 |
| ·实验中的一些考虑 | 第24页 |
| ·数值模拟简介 | 第24-25页 |
| ·无量纲数讨论 | 第25-27页 |
| ·雷诺数 | 第25页 |
| ·旋流数讨论 | 第25-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混合特性及其对燃烧稳定性影响 | 第29-45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混合数 | 第30-31页 |
| ·混合特性研究 | 第31-37页 |
| ·混合数和混合的对应关系分析 | 第33-35页 |
| ·混合数和旋流数的关系 | 第35-37页 |
| ·燃料和空气旋向及混合数对旋流燃烧的影响 | 第37-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不同结构下合成气旋流燃烧特性 | 第45-63页 |
| ·引言 | 第45-46页 |
| ·几何结构对火焰的影响 | 第46-49页 |
| ·燃料和空气旋向及旋流数 | 第47页 |
| ·燃料倾角 | 第47页 |
| ·扩张段扩张角度 | 第47-48页 |
| ·扩张段高度 | 第48-49页 |
| ·流量对火焰的影响 | 第49-50页 |
| ·PLIF图像分析 | 第50-57页 |
| ·温度分布 | 第57-60页 |
| ·温度分布和PLIF的对应关系 | 第57页 |
| ·燃料和空气旋向 | 第57-58页 |
| ·不同旋流数下温度分布 | 第58-60页 |
| ·吹熄特性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碳氢比及热值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63-73页 |
| ·碳氢比的影响 | 第63-67页 |
| ·不同热值的影响 | 第67-70页 |
| ·吹熄特性 | 第70-71页 |
| ·小结 | 第71-73页 |
| 第六章 合成气旋流扩散燃烧数值模拟 | 第73-86页 |
| ·几何模型 | 第74页 |
| ·物理模型 | 第74-75页 |
| ·并行计算 | 第75-76页 |
| ·影响计算的因素考虑 | 第76-79页 |
| ·计算域的影响 | 第76-77页 |
| ·网格对模拟的影响 | 第77-79页 |
| ·模拟和实验的对比 | 第79-81页 |
| ·模拟分析应用 | 第81-85页 |
| ·空气旋流器到喷嘴出口距离的影响 | 第81-82页 |
| ·扩张段高度优化 | 第82-83页 |
| ·大流量情况下的模拟 | 第83-85页 |
| ·不同倾角的对比 | 第83-84页 |
| ·扩张段高度优化 | 第84-85页 |
| ·小结 | 第85-86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86-88页 |
| 博士后期间科研成果及参加项目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