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8-10页 |
| 一.大众媒介的重要社会作用 | 第8页 |
| 二.我国残疾人群体的概况 | 第8-9页 |
| 三.目前我国媒体残疾人报道的现状概括 | 第9-10页 |
| 四.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对于人的社会化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 第10页 |
| 五.我国大众媒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为人民服务的本性 | 第10页 |
| 六.社会工作实践新模式之"优势视角"在媒体残疾人报道中的运用 | 第10页 |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 | 第11-12页 |
| 第四节 研究时间节点的确定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第一节 有关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定义的文献和资料 | 第13页 |
| 第二节 以弱势群体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第三节 以残疾人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7-19页 |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一.内容分析法 | 第17-18页 |
| 二.对比分析法 | 第18-19页 |
| 第四章 《人民日报》抽样期间残疾人报道的统计分析 | 第19-30页 |
| 第一节 总量分析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新闻版面语言分析 | 第20-30页 |
| 一.版面位置 | 第20页 |
| 二.报道篇幅统计 | 第20-21页 |
| 三.报道的体裁统计 | 第21-22页 |
| 四.报道主要涉及的议题 | 第22-23页 |
| 五.报道涉及的地域特征 | 第23-24页 |
| 六.报道中的主体 | 第24页 |
| 七.新闻来源统计 | 第24-25页 |
| 八.报道中消息来源的社会属性 | 第25页 |
| 九.消息来源的社会阶层属性 | 第25-26页 |
| 十.消息来源的性别 | 第26-27页 |
| 十一.消息来源所体现出来的感情基调 | 第27页 |
| 十二.消息来源的主要引述方式 | 第27-28页 |
| 十三.消息来源在文中的位置 | 第28页 |
| 十四.消息来源在报道中的功能 | 第28-29页 |
| 十五.消息来源的地位 | 第29页 |
| 十六.消息来源在一条新闻中出现的次数统计 | 第29-30页 |
| 第五章 《南方周末》抽样期间残疾人报道的统计分析 | 第30-34页 |
| 第一节 总量分析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新闻版面语言分析 | 第31-34页 |
| 一.残疾人报道的版面位置、体裁 | 第31页 |
| 二.残疾人报道的篇幅 | 第31页 |
| 三.残疾人报道涉及的主要议题 | 第31-32页 |
| 四.残疾人报道涉及的地域特征 | 第32页 |
| 五.残疾人报道主体的考察 | 第32页 |
| 六.残疾人新闻报道的来源 | 第32-33页 |
| 七.残疾人新闻报道消息来源的分析 | 第33-34页 |
| 第六章 《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残疾人报道的比较分析 | 第34-39页 |
| 第一节 两份报纸残疾人报道的篇幅对比研究 | 第34页 |
| 第二节 消息源社会阶层和引用方式的对比研究 | 第34-35页 |
| 第三节 两份报纸残疾人报道中报道视角的对比研究 | 第35-37页 |
| 第四节 残疾人报道中记者体现出的情怀 | 第37-39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39-45页 |
| 第一节 残疾人报道总体数量偏少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残疾人报道的感情基调、报道主题等方面的反思 | 第40-41页 |
| 第三节 残疾人报道涉及的主体和体裁的反思 | 第41-42页 |
| 第四节 国外部分媒体残疾人报道的借鉴 | 第42-43页 |
| 第五节 论文写作的反思 | 第43-45页 |
| 注释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和参考网站地址 | 第46-47页 |
| 附录:《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内容分析编码表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